三月里的天气,都道江南好,草长莺飞,拂提杨柳醉春烟。在河堤之畔总可以见着几个小童欢快地放着新制的纸鸢,嬉闹声弥漫四周。
一辆马车缓缓地行驶在杭州的街道上,一支素手小心翼翼地将帘子掀开了几分,似乎是有人在窥探着外面的情形。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杭州是江南的贸易中心之一,自然是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商旅络绎不绝,其中更是格外繁华。
适才掀开了帘子偷看的正是随父亲至此的黛玉。原是二月份时,林如海的身体就渐渐“好”了起来,贾府也差人来催黛玉回贾府去。林如海如何肯让女儿再入那虎狼之地,凭白的受了委屈。他便寻思要带了女儿去苏州祭祖给贾敏扫墓以此来迷惑拖延些时日。他因想到女儿幼时虽充作男儿养,但毕竟常在深闺中,许多东西不得见识,便在去了苏州后又改道往来杭州来。
黛玉幼时便听说过西子湖畔白娘娘和许仙的传说,心中自然是无限是向往的。
“瞧着这钱塘街市如此熙熙攘攘,不知那淡妆冷漠总相宜的西湖是个怎样的风景?”黛玉端坐在马车上想着。
林如海原是要来拜访杭州此地的知府他的同年海大人的,不曾想到了却是被告知海府却是海大人早就带着家人去了西湖边踏青去。如此一来,林如海他们本来就有来西湖赏京的打算,便立马就去了。
三月是踏青的好时节,西湖的外围早就是了许多人家的马车。
黛玉下了马车,由雪雁替她系了件披风,以防被这乍暖还寒的初春天气给伤了。黛玉一下车便见了这杨柳堆烟,风景如画,柳絮飘飞的景致,不由地感叹起来,又想起那位东晋有名的咏絮才女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可是最后又思及她悲惨的身世。“这世间有才的女子是不是都得受这一分折磨?”
雪雁见黛玉已经是痴了的模样,不禁道:“姑娘,姑娘,您这是怎么了?”
黛玉这才回过神来,用手擦拭了眼角的泪,“原是被这漫天的柳絮给迷了眼睛罢了。”
雪雁知道自家姑娘的性子,也不再多说什么,便随着她往西湖的里面去了。
或许是运气的原因,林如海方才到了西湖边便碰见了昔日的同年海大人正在一艘游船上悠闲的品茶着。
许久不见,便免不了固定的寒暄,互相问候着彼此的情况。
“林兄此来杭州有何事?”
林如海结果海大人递过来的茶杯,“小女年幼,遂带她来见识见识西湖的风光。”
海大人笑到:“早闻令爱聪明灵秀,可惜只当年尚幼时见过一面便没有了下文。不知……”
“海兄谬赞了,她不过是近几年在外祖家里无事可做看了些书来打发时间罢了。这不,这孩子就是去了西湖边自己玩去了。”
“原是如此。”
“怎不见嫂夫人?”
海大人捋了捋胡须道:“她携幼女去了京城看望家母。今日只得我与小儿在此。”
“听说令郎已经过了童生试了?”
“不过勉强而已,它还得再温几年书才可再考。”
“海兄谦虚了。”
黛玉沿着西湖的堤坝往前游览,不久便入了一片杏花林,杏花洁白恍若冬日白雪纷飞的景致。隐隐约约间,不知是何处传来了一阵悠扬的笛声,飘扬在湖畔花间。黛玉听着这吹笛的人是个于此间春色有感而发的,虽技巧上略显生疏但是这意境却是表现的十分的恰当。黛玉不知不觉地就逐渐地往笛声来处去了。落英缤纷,芳草鲜美,隐隐约约间黛玉瞧见了杏花的枝丫似乎挡住了一个人。黛玉她们自旁边绕过,才见得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人在湖堤上吹笛,偶尔杏花飘落在他的身上然后就又悄然滑落,不愿沾上了他的衣裳。
黛玉心想:“他大概与宝玉一般的年纪,可是他的这份心境是宝玉远远没有的。”
笛声忽然就停止下来了。
那少年转过身来,“姑娘是……?”
黛玉道:“原是我们唐突了,只是公子的笛声实在好听便不知不觉就到了这里来了。还望公子见谅。”
那少年手中执着笛子,“不想我的笛声竟然还有被人夸,倒是小生要多谢姑娘啊。”
“‘杏花春雨里江南’,这里有着杏花,而公子的笛声里却是江南水乡的朦胧意境,所以才格外的动人。”黛玉回答。
那少年笑到:“不想我竟然还是占了此地风光的便宜,借了这杏花的灵气。”
“这些都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不过是公子今日占了罢了。”
“好说法。”
黛玉觉得这个少年是难得的投缘人,而那少年也是难得见到这样灵秀的姑娘,心想就是自己的妹妹也是难以比的。这二人便一来一往的交谈起来了。
不久林家和海家的下人是出来寻人了。
那少年似乎是见到了熟人知道自己是要离开了,“姑娘,我是要走了,不知姑娘是哪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