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
“这叫北京毛猴。”程翰良解释道。
李琅玉眨了眨眼,将视线偏向他这边。
“我小时候还见过,估计到你这辈就少了。用的是蝉蜕、辛夷、白芨和木通这几味中药。”
“为什么会在这里?”
程翰良回答说:“天桥那有个齐老,祖上一直以这个为生,北平要办艺展,鼓楼街的摊位早就分给了一些内定铺子,他家原先在那,现在被赶出来了。”
“哪有强行赶人的道理?”李琅玉不由为他叫屈。
“外人眼里自然不是强行,僧多粥少,加之有洋人要来分这碗rou羹,艺展的审委会也是收了好处的,最终认他个不通过,他能说什么?”
李琅玉皱起眉头,官商互惠本就是天经地义之事,大环境下有所趋,有所不趋,被割舍的自然是没靠山的人,理虽在,但旁人不认,权大于理。
程翰良见他抿着嘴,岔开话题道:“在冯家那待得怎样?”
“还行。”李琅玉收回思绪
“那他们教你什么了?”
“棍法,走步,外加一点唱段。”他又不是真想去学,答得很是敷衍。
程翰良倒也不管,反而笑着道:“既然学了,那就唱段我听听。”
李琅玉瞪向他,话是未经脑子直接扔了出来:“凭什么要我唱给你听?”
“那你打算唱给谁?”程翰良掘了个坑,等着他的回答。
李琅玉一时语顿,只接道:“不会唱。”闷压压的气音。
程中将折起报纸,面上嗔怪道:“你也是愚钝,连个调都不会哼,冯尚元在北平总说有那么些名气,看样子教人不怎么样。”话毕,他又望向李琅玉,慢条斯理道:“你若真想学,不必找他,我可以教你。”
李琅玉不做声,意思是这茬他想躲。
过了许久,程翰良说道:“我接到通知,这次于秘书长会从上面下来,是今年艺展的监督,我与他见过几次,是个挺正派的人。”
李琅玉立刻会意,遂接道:“那……”
“没有用。”程翰良直接掐断他的希望,“我是想提醒,这段时间别管太多是非,尤其是冯家那边。”
一句戳破所有心思,李琅玉眯起眼双手交叉道:“你不让我管也行,有个好法子,你写份自白,一陈真相二言忏悔,白纸黑字一登,让所有人瞧个清清楚楚。这样,我便不用掺和了。”
当然,他知道程翰良是断不会写的。
哪知,程翰良一听,扬起嘴角,笑得气定神闲,“自白,我倒是可以给你写一份。”
李琅玉觉得不可思议,但见对方当真动起笔来,心里存着狐疑,最后拿来一看:
“当年走马北平西,遇小郎,年尚七。玉兰梢头,纸鸢看儿嬉。那得别离逐桃柳,再回首,无绝期。今朝与子着红衣,翻罗帐,衾襦shi。俏倚南风,折尽满城枝。念取深恩恐相负,寻归处,盼君栖。”
愈读愈不对劲,刁泼□□。
程翰良笑着看他由好奇转疑惑,再到恼怒成羞,将那张纸揉成皱巴巴的一团,连带着柚子皮扔进桶里。他焦躁道:“你让我回来有什么事吗,不会只是吃场饭吧。”
程翰良微微一怔,其实还真是只为一场饭,但他没承认,只说:“兰兰明天要去菩乾寺住段时间,你去送送她。”
第38章 一樽风月为君留 4
菩乾寺在外城城郊处,开过去得要三个小时,住持是素真大师,在每年庙会时节开斋诵经,给一些难民提供米粥。而寺庙后排是处公共房子,搭建修造费来自捐赠的香火钱,里面住着一群流浪孩子。
程兰差人带了两摞书,以及些许蔬菜种子,在河边那有片菜园子,由庙里的僧人打理。
李琅玉翻开几本书,都是简单的唐诗、认字及算术内容,遂问:“你去教他们?”
程兰点点头,道:“素真大师也会帮忙,那些孩子挺可怜的,没有家也没亲人,流浪在外落下病也没法医治,好在这边僧人愿意收留,有些快九岁了,我便想着让他们识点字。”
听程翰良说,程兰在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去菩乾寺,大概住上两个月,这边的住持僧人跟程家关系也一向很好。两人来到寺门口,几个僧人见到程兰,熟稔地将他们带到里面。张管家将行李差给僧人,便留在车上等着。
程兰带李琅玉先去住处,发现来了几家太太,围在一起做枣泥包子,小孩子见到程兰很是开心,缠着她求讲故事,一大帮人有说有笑,李琅玉坐在他们旁边,女人之间的话题不好插嘴,偶有些太太拿夫妻之事逗他,他躲不过,只能干笑应付,好在那时程兰去了别处。
吃了点充饥的,李琅玉随程兰去了后院,一棵百年古松下,有位僧人在扫地,瞧模样比其他人有威望。程兰喊他“素真大师”,原来是这菩乾寺的住持。
三人寒暄一番过后,便进了内殿。程兰想拉着李琅玉去求签,李琅玉叹口气,说没什么可求的。其实并非无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