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臣这就去安排。”见天子同意了,吏部尚书就从御书房里出来,从宫里出去了。
***
转眼他们一家人到了安阳已有一个月余了。
纪原的这个安阳关都护府总督也当了一个月了,这个月来他做了不少的事。
一个是制定了行商守则二十一条,从商品交易到商品质量的各个方面定制了详细的条例条规,极大限度的规范了市场和行业。这个规定从安阳城下放到了他管辖的区域下面所有的城镇,这个行商守则二十一条不仅对他们大陈的商人适用,同样也用来约束大燕来的商人与牧民,使得双方的合作更为规范和有法可依、有律可循。
在行商守则二十一条出来后,大陈的商人小贩和燕人之间的矛盾减少了许多,城中打架斗殴的事情也相对应的下降了。不过这一点不排除是因为城中有巡视的士兵见到有闹事的人就抓起来,抓了几大批的人关进牢里之后,外面的人就都老实多了。
第二个是在他们的招工启事贴出去不久后,有一个姓鲁的师傅到了衙门去应聘,说自己会烧砖,成功的应聘了烧砖师傅的活儿。
现在纪原也不是事事都亲力亲为了,实在是要做的事情太多,事事都亲力亲为他自己也忙不过来,就把烧砖和修建城墙的事情交给了王县令去负责。并且,在安阳城的西面划了一块区域给鲁师傅烧砖用,现在那片地上建起了好几个砖窑,整日整夜都在烧砖,远远的就能看见那个方向有浓烟升起来。
只是一刮那边的风,浓烟就吹向城中,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第一批烧出来的青砖就修了几条高高的柱子,现在浓烟从柱子里面排上去,倒是解决了城中受到浓烟的困扰问题。
就连城中的百姓们一说他们纪总督,都说:“还是咱们纪总督好啊。”
“对对,自从纪总督来了后,咱们这城中打架斗殴的事都少了。”
在城里做生意的小贩和老百姓们都很是喜欢他们这一位新来的纪总督,一说到纪总督那是好话一箩筐,都是夸他们纪总督的。
第257章 王县令和李师爷
第三个便是官学准备重开,城门口外面已经张贴出了开学的时间,以及照收学生和聘请夫子的通知。
原来城中举办县学的房子早已经坍塌得不能再用了,这会儿重建书院,一个是需要银两,二个是还花费时间去重建,现在安阳城里各方面都要花银两,他们拿不出这么多银两来重修书院。正好都护府还空出不少的地方,纪原直接的就从都护府的东北面划出一个院子,把那个院子和都护府中间的门给封了,那个院子就暂时拿来当书院用。
只是现在书院准备重开,还有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他们还没有聘请到合适的先生。
安阳城这个地方不同于上京那边,上京城里出门的大街上一脚都能踩到一个进士,秀才放到上京城那都是低的了。但是在安阳城这个地方,别说是进士了,秀才都找不到几个,大部分都是没读过书的普通老百姓。商人里面倒是有人读过书、还识数的,但是以他们的学识,当教书先生那还是差了一点的。而且人家也不一定愿意来当这个教书先生,这才是问题。
整个安阳城正儿八经科举出身的人并不多,不过王县令倒是正经科举出来的,还是同进士出身,要说学问,那肯定是有的。
纪大人把目光放到了王县令还有他们家李师爷的身上,找了王县令和李师爷来商量:“要不你们俩个先暂时到书院来顶替先生一段时间?本官已经向陛下上了折子,不日朝廷就会派遣人员过来,你们先顶一阵子,等过阵子他们人来了,你们就可以卸任了。”
“……”最近忙得晕头转向的王县令和李师爷一脸不敢置信的看着跟他们提这个要求的纪总督。
王有才:纪大人我劝你做个人吧!没见我最近都忙到睡在衙门里头,好久都没回过家了,我都这样了你还要我到书院去讲学?
李师爷也有点不懂了,不明白纪总督为什么找他来当先生,他当这个师爷还勉强可以,但是让他站在三尺讲台上给学生们讲学,那就真的有点勉强了。
李师爷就找借口推脱这个事情:“大,大人,下官的学问有限,怕去给人当先生会误人子弟。要不还是……让咱们县令大人来当这个先生吧?咱们县令大人的学问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家县令大人再怎么说也是同进士出身,那学问是顶好的,就是运气差了一点,被派来了边关这种穷乡僻壤当县令。
王县令转头瞪向把他推入火坑的师爷:你怎么敢这么坑本官!
李师爷转开视线,他只是选择了死道友不死贫道,对不起了大人。
纪原只当没看到这两人的眉眼官司,说道:“本官听王县令说他的蛮语都是跟李师爷你学的,本官准备在书院开设一门蛮语课,届时师爷你到书院去当先生,教学生们学蛮语。”
李师爷看向他们王县令,那眼神吩咐是在问:你什么时候跟纪总督说我会蛮语的事了?
王县令就差翻一个白眼给李师爷了,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