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木石前盟
八月十五这一天,林珑不知从哪里找来一盆桂花,圆圆的月亮下面,那一盆桂花发出甜甜的幽香,虽然如今战乱时候,连桂树都长得瘦瘠瘠的,不过到了节候依然是开花,看着那一朵朵米粒大小的黄色花朵,便让人感觉到,这人世毕竟没有完全的混乱崩溃,终究是还有桂花的。
林珑将两根筷子拍在左手掌里,发出“啪”的一声响,如同曹云澄扇子敲掌一样,望着那桂花,乐着念道:“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sao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黄品贤道:“听着好熟悉,是谁写的?”
林珑转头向他笑道:“是李清照。”
黄品贤笑着说:“还是你记性好,都背得下来,我只记得她那一首《如梦令》。”
就是“惊起一滩鸥鹭”那一篇,大概是李清照最为人知的一首词了,很简短,而且活泼有趣,虽然李清照写的不是田园诗,不过就是这样一种活跃的意象让人感觉亲切。
黄品贤有一次和柳燮谈论诗词,“我读的少,不过读的那几首,要么就是伤感悲凉,要么就是豪迈超脱,也或者太能拐弯,Jing细倒是Jing细了,就是看着有点着急,而且那么多好字句堆在纸上,读过一遍脑子里一顺,也不记得究竟讲的什么。李清照的这一首就很别致,想着她们一群伙伴出去划船,到晚上才回来,把野鸭子都惊飞了,那场景想一想,挺有趣的,我小时候有时和同村的伙伴一起去水边,也是这样,四路里一心找野鸭大雁的蛋,当时最盼望的就是能够真的捉到一只野鸭子,晚上就可以吃鸭子rou,喝鸭子汤。”
黄品贤对于田园诗,其实也不是很有感觉,这几年他跟着先生们读书,也读过一些田园诗,比如陶渊明的,王维的,不过和自己的感情都距离比较远,那些人要么是表达对官场名利的厌倦,表示自己脱俗的情Cao,要么是哀叹民生的艰难,后者倒是关心人世,不过黄品贤仍然有一种距离感,他其实是想读点其她的,比如大家都是怎样生活的。
所以有一回读到沈清友的诗,倒是觉得比较有意思,“晚天移棹泊垂虹,闲倚篷窗问钓翁。为底鲈鱼低价卖?年来朝市怕秋风。”也有点“哀民生”的意思,秋天鲈鱼多而降价,不过写得不是那样悲苦,而且就是写的普通人谋生活的细节故事。
柳燮点头道:“诗言志,词叙情,出名的那些,或者是感怀身世,或者是忧国忧民,倒是这样记叙家常的少。”
也不是说那样的题材就不重要,只是毕竟与日常普通的生活有一定距离,“新月派”小清新周邦彦的词,倒是确实是少有涉及以上几类,很是旖旎清丽的,只是Jing美确实是Jing美了,然而他的那种上流文士的高雅情怀,和黄品贤这样的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就连李清照的“惊起一滩鸥鹭”,黄品贤都能够想到鸭子汤,更何况是周邦彦的“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黄品贤怎么会有这样Jing致的情调呢?那时候的黄品贤,连“沉香”是什么都不知道,现在也少有沾染。
而说起鸭子汤,柳燮脑子一拐,想到了另一件事,黄品贤倒是肯喝汤的,太平军里那些广西老兵,不知什么古怪,竟然不肯喝汤,说喝了汤便肚子痛,然后就要腹泻,所以菜肴只吃煎炒,黄品贤或许因为毕竟是江西人吧,没有那样的说法,很喜欢喝汤,鱼汤鸭子汤都很喜欢,尤其是爱喝鸡汤,又热又浓的老母鸡汤,每次喝这样的汤,他的神情就格外有一种幽幽的温情。
此时林珑笑道:“我也记不得,今儿早晨特意背的。”
林珑虽然时常读些书,脑筋也好,不过对于这些诗词之类,就不像曹云澄柳燮他们那样熟练,他是真的少有能够记忆全篇,多是只能记住一两句印象特殊深刻的句子,不过中秋的夜晚,为了配合场景,提前背了这一首下来。
黄品贤噗嗤也笑了,这个人倒是诚实得很。
然后林珑看着桌面上的小螃蟹,说道:“从前买了人家刚从湖里打上来的螃蟹,好大个儿,蒸了只蘸一点姜醋酱油,肥美得不得了,可惜上一次我们回去得晚了,已经没了螃蟹。”
已经是腊月,螃蟹都躲在了泥里,不容易挖出来。
黄品贤一笑,江西太湖的螃蟹也好,有一次自己提到了,林珑就连忙说起,“鹤龙湖的蟹,风味比别处不同,尤其是十月之后的公蟹,格外有吃头”,偏爱在这样的事情上处处比较,蓦然不知怎么,就让人想到了宝钗,黄品贤如今给林珑带动得,也能看看《石头记》,记住的多是黛玉的妙语,有一回在清虚观打醮,议论起湘云的金麒麟,黛玉便挖苦宝钗,“在别的上面还有限,就在这些东西上越发留心”。
林珑当然不是宝钗,宝钗诚然是步步为营,只是太谨慎了,让人看了心里发闷,像她那样过一世,实在也没有什么欢喜,当然黄品贤也晓得,宝钗也是不得已,林珑相形之下就透亮得多,他虽然极其Jing明,为人却很是明朗,和他在一起比较轻松,林珑当然并不是一个粗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