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里,宋书文和黎宇青的身份是从某大学毕业的同窗,若干年后一个在负责会议接待,另一个则是某位诗人带的学生。然后他们就见面了,但身份,工作,以及在社会上的经历,却让他们有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这种多年不见后再度重逢,感慨物是人非的故事其实很俗气,但白锦辉把这段故事放在一群诗人的讨论会之后,就是想在这段很俗的故事中营造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诗意”。
周源山在拍《江城码头》的时候,反复强调让他们去寻找一种“感觉”。
而白锦辉在拍《诗意不死》的时候,则试图让他们去寻找一种“诗意”。
在这部戏里,宋书文演的是那个有些落魄的会议接待员,而黎宇青则换上了衬衫和银框眼镜,演那个学生。似乎只要是他们两个人在一起搭戏,宋书文就是相对而言黯淡无光的那个。
当然,要想让宋书文变得符合局中人的形象,还需要化妆师的帮助。他也不知道化妆师在自己的脸上擦了什么东西,让自己的脸显得黑了一个色号,整个人看着就有一种没Jing打采的意味。
而且这东西上脸之后就开始发痒,让宋书文有点不舒服,他本来想让化妆师帮忙重新弄一下,但导演这边已经宣布要开拍了。
他们的第一场对手戏非常简单,就是宋书文扮演的接待一个个上门去叫这些诗人们出去参加活动。在这里,宋书文灵活运用了自己的肢体语言,腰微微弓着,两肩向内扣去,看上去就像是个还没步入中年危机就已经被生活压垮的倒霉蛋。
而另一边的黎宇青正在汇报最近读的书目,听到挨个敲门叫人的声音便过去开门,结果在开门的一瞬间,刚好见到了手半举在空中的宋书文。
宋书文在见到黎宇青的那一刻眼神闪动,微不可察地一低头,像是要躲避对方的视线,但面上还保持着那种低声下气的卑微笑容:“呀,是你啊。我过来通知你们要去参加活动了。”
……
第一场对手戏到这里就告一段落,宋书文习惯性地停下来等导演喊“停”。
但他停在原地等了一会儿,白锦辉却压根儿没有喊停的意思。又过了半天,白锦辉那边还是没动静。
宋书文僵住了,心说这场戏到底过没过倒是给个消息啊。
可是僵持了半天,白锦辉还是老神在在地坐在监视器后面,时不时在导演手账上记着什么,压根儿没有抬头看一眼的意思。
最后还是宋书文撑不住问了一句:“导演,那个,要再来一遍么?”
“啊,过了。下一场准备。”
白锦辉抽空回了宋书文一句,接着低头又在本子上面写写画画。
黎宇青收了动作,颠颠地走到宋书文身前,低声道:“咱们……真就这么一场过了?我怎么觉得这么没底呢。”
宋书文也觉得心里没底,但在黎宇青面前他还是得拿出当哥哥的样子。于是同样压低了嗓音说道:“这有什么可没底的,白导是国内最早一批文艺片导演,他说没问题就是没问题。而且一场过不是很正常?咱们拍《江城码头》的时候不也差不多这样。毕竟咱……这么默契。”
黎宇青闻言嘿然一笑,不知道是因为一场过了还是因为宋书文说他们很默契而觉得开心。
宋书文和黎宇青的心里没底,但白锦辉的心里其实一直很有底。
早在《江城码头》于里蒙特尔参展的时候,白锦辉就很喜欢这两人的表演。而当筹备这部片子的时候,周源山向他推荐了黎宇青,他接着想到的人就是宋书文。只是没想到自己这边还没跟宋书文联系,他就已经被介绍过来了。
刚才的那一场对手戏让白锦辉非常满意,甚至生出了更多的灵感。
他们两个就像是电影中的人物直接走进了现实一样,每一次见面,说话,肢体动作,都像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一样。而他唯一的工作,就是准备好场地,然后让摄影师对准他们,将一切记录下来。
宋书文本来想趁这会儿找化妆师的,但两场戏的间隔很短,几乎就是喝口水的工夫,下一场戏也要开拍了。
而这次吴晓东这个选角导演也来到了拍摄现场凑热闹,跟白锦辉俩人一左一右,老神在在地坐在监视器后面。
这要是没什么经验的小演员,光是看到这样的场面就已经慌了,但宋书文和黎宇青都淡定的很,直接示意导演和摄影师,表示随时可以开拍。
“好,开拍!”
镜头先给到黎宇青,后者的一只手始终在键盘上敲敲打打,但不时又长按一下,似乎是在将刚才写下的东西悉数删除。
而就在这时,他的房门忽然被敲响了,而当黎宇青打开门时发现,站在门外的人是宋书文。
这一段戏在剧本上没有具体的解释,只是做了一番描写。
但黎宇青却毫不犹豫地代入成“自己在给宋书文发消息,删删改改半天却没有发出去,,像是对这种事有着丰富的经验一样。而那种一打开门却发现宋书文就站在门外”的惊喜感,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