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皇鬼迷心窍,不肯相信呐!”
庆安帝的担忧不无道理,朝臣们纷纷劝他尽心便是, 贾蔷也道:“事由天命, 人力岂可相违, 陛下不过尽其所能罢了。”
说完贾蔷又道:“太上皇之所以遣人诱导微臣叔公,不过是想要篡改舆论, 往微臣身上泼污水罢了, 陛下何不搜寻民间唱曲的班子,将这些道人糊弄人的把戏编成小曲儿任由民间传唱, 民间百姓愚昧,所关注的无外乎市井传言,各路新闻,然人的Jing力有限, 关注也有限,百姓如若被此事吸引了注意力,自然不会再关注所谓的宝玉造假之事,即便太上皇在背后有心推波助澜,只怕最后也影响有限。”
这一自然是后世Cao作舆论的手段,想要转移人们的注意力,掩盖一件八卦,最好的办法不是澄清,而是引爆另一件八卦,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人的记忆是有时限的,当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另外一件事,很快这件事就会被他们抛在脑后,毕竟不是自己切身相关的事情,又有谁会牢牢的记在心里呢?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自然很容易便理解了其中的含义,更何况这样一来,还可以打击那些道人,太上皇现在倚仗的不就是那些道人吗,如此也可算得上是一箭双雕了。
此法自然是得到了皇帝和诸位大臣的赞同,有了贾蔷在前头抛砖引玉,其他几位大臣也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有的被采纳了,有的出于种种考虑,或是延后,或是不了了之。
不过这个时候大家也知道正是该一心团结的时候,虽然不至于要求大家必须完全摒弃总总私人恩怨和政见之别,但是相对于平常来说,今日已经算是难得的和谐了。
这叫庆安帝也万分满意,他们现在尚且对太上皇的计划和布局仍然两眼一抹黑,在这种时候,如果还不能团结一致各自内讧的话,倒不如早早降了,还能保条性命。
不多时,庆安帝便定下了计划,各自分派得定,这才各自归家。
贾蔷到家的时候,家里已经闹了起来。
那小太监宣诏贾政的时候并未避开人,因此工部知道有人上奏折参贾家的不在少数,这些人中有漠不关己,决不肯多事的,也有打定主意待贾家倒霉时落井下石的,自然也有觉得贾家只怕无碍,准备出手帮个忙,好叫贾家记个人情的。
因此,跟着贾政出门的长随很容易便打探到了消息,贾家的商人原本就受过当时抄家了一场惊吓,这会儿听到消息慌得跟什么似的,赶紧骑着马就回家报信去了。
家中贾母等女眷知道了消息也都心中着急,只是她们到底是女人,能做的也只是守在家里求仙拜佛,祈求上天保佑罢了,余的便是催促家人前去探听消息,多的什么也做不了。
不过朝堂上的消息哪里是那么容易打听到的,这些下人一会儿传来消息说没什么大事,好不容易等她们松口气,又说刚才的消息错了,还没个定准儿。
只唬的贾母等人面色苍白,眼珠儿不要钱似的往下流,生怕再来一遭抄家的祸事。
好不容易等到贾政下朝,方才知道事情虽然惊险,但好歹已经安然度过。
不过待贾政将事情详细的说完,其他人倒还罢了,王夫人便先不干了。
王夫人纵然只是个后宅夫人,然而毕竟出身不凡,她深知自己一旦担上这样的罪名会落得如何下场?
自家的娘家已经不再,不能给自己撑腰,自己现在能够舒舒服服的呆在贾家,所倚仗的不过是因为自己为贾家生儿育女,Cao劳家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罢了。
只要自己未曾触犯七出之条,贾政哪怕再不耐烦她,也不能奈她如何?
更何况贾政这人最爱名声,又怎会愿意担上一个无情无义的名头呢。
但是只有自己身上有了这个罪名,贾政若是留自己在贾家,那是他仁义,人人都要称他一句好,若是他将自己赶出去,旁人也只会觉得是自己咎由自取,怨不得贾政。
她的将来如何便都掌控在贾政的手中,全然由不得自己,端看贾政什么时候耐不住,露出爪牙。
别看贾政跟贾家现在说的好,自己是为了贾家牺牲,贾家定然会记得他的好,绝不会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
然而贾政这人如何靠得住,纵然贾家其他人并非无情无义之人,然而这终归是二房的家事,他们最多劝上几句,或者在自己被赶出贾家家门之后,给些银两,多的绝不会做。
而且老太太早因为林黛玉那个狐媚子的事情,对自己不满,她那个好侄女也因为放利子的事情对自己心怀怨恨,老大媳妇是个一针下去连个声儿也没得,指望不上她,宝钗倒是跟自己一条心,然而宝钗家中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唯有宝玉跟兰儿才是她的依靠,但看现在的情形,宝玉哪儿能保得住自己就不错了,兰儿倒是人缘不错,与其他爷们关系都好,老太太也疼爱他,纵然比不上宝玉以前那番景象,然而也不错了,贾政也喜欢他,但就是年纪有些小,说不上话,且打小被他娘教坏了,跟她这个nainai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