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翰其人,与历朝历代皇子一样,辅佐还是太子的兄长,帮助他顺利登上皇位,后来又辅佐成为了皇帝的兄长,帮助他安稳动乱。
朝臣为拉拢他送来的美人、公子们也都悉数收下,安置在后院,在府中待两年后若无子,便放出府去给一笔安家费。不过肃王爷常在军中,回京次数寥寥无几,早已过而立之年,也未留下一子半女。当今圣上被太后念叨了好几年,按太后的话说是,只守得这江山,不顾念着兄弟。肃王爷一过而立之年,皇上被念叨的愈发凶了。不管皇帝解释多少次,延翰是自己信任的胞弟,才把兵权交给他。可太后执意让肃王爷安定下来,长留京中。
西北大捷,肃王爷带军三万,风光回京。百姓到城门口为肃王爷接风洗尘,不管在哪里,都能听到有人传颂他的丰功伟绩。
京城中的姑娘们对这样一位年轻的王爷幻想无数,传他风流,府上美人个个绝色;传他英俊,公子小姐为他神魂颠倒;甚至传他那方面强于常人,夜御数男第二日却神清气爽......?
关于肃王爷的传说在京城中小小风靡了一时,带动了一批地下产书链的发展。书肆老板为了抢占写手资源,发生了不少明争暗斗。
后来,关于肃王爷的谣言越来越离谱,圣上为了维护皇家体面,不得不下令没收黄色书籍三万册,对大大小小的作书人,罚款的罚款,纠责的纠责,才遏制住这股不正之风。
在这次强烈打压下,许多未完结的书册都销声匿迹,只有一小部分小话本,凭借着超高的人气坚强的生存下来,个中翘楚当是《肃明秘事》。
山高皇帝远,作书人身在岳阳,又不知姓名,纠察十分不便。况且此人又并非犯了什么大事,便也作罢。
某一天肃王爷没收了两个小丫头的书册,作书人名曰——
“唐九如”,唐侍郎笑眯眯的对肃王爷说,“小弟为自己取字九如,打算加冠后便用此字。”唐侍郎继续为王爷推荐自家弟弟,似是铁了心要让唐棣到肃王爷手下谋个一官半职。结果肃王爷却是从谈话开始就神游天外,不知在想些什么。
“舍弟以九如之名写过一篇《国策序录》,很是得丞相大人赞赏。”“本王记得唐侍郎籍贯岳阳。”肃王爷突然问了一个毫不相干的问题。“是......”唐侍郎猝不及防,还暗自猜测,这怕不是变相的拒绝?“请唐侍郎放心,这件事本王自会安排,只是肃王府规矩严明,唐小公子到本王府上,怕是要吃苦头了。”唐侍郎怎么也没想到,一向眼光挑剔的肃王爷竟然就这么同意了!一颗心顿时放下来。行了个端端正正的揖礼,“还望王爷多多鞭策舍弟!”
肃王爷在唐侍郎满怀感激的目光下上了马车,各自打着心里的小算盘。在马车平稳行驶的同时,李延翰一手撑着头,一手从车里的小茶桌下拿出了一本印刷Jing美的,小话本,常年握剑的宽厚的手,轻轻抚摸着封面上的留名,轻声自语,“......书生九如,唐......九如?”
~~~~~~
回廊上。
某王爷颇为寂寞的在喂鱼。托着唐小公子丢下的半盒鱼食,捏起一撮,向水中一挥,红白锦鲤争相搅成一团,溅起一阵水花,又沉寂下去。
“咳,王爷......”唐棣走到王爷身后,想不到应该怎么开口。
“嗯?”肃王爷笑眯眯的望着唐棣。
刚刚拒绝了人家,可是转头又要毛遂自荐,唐小公子实在有些脸红。
憋了半天,唐棣总算憋出一句话,单刀直入道,“王爷府中......可还缺幕僚?”
“本王可不需要一个只会写小话本的幕僚。”小心眼肃王爷还治其人之身。
“......”哈!这个王爷居然斤斤计较。
“王爷......是小生见识短浅,王爷胸怀宽广,不要与小生计较。”唐小公子开始低声下气。
“既然唐小公子毛遂自荐,总要拿出点本王能看到的诚意啊。”肃王爷慢条斯理,等着兔子自己撞上石头,“比如昨夜......本王对唐小公子很是满意。”
“......”无耻老贼!
唐小公子向来随遇而安,对性事的认知也并不拘泥于yIn秽涩情。对方是个位高权重的王爷,更何况自己的把柄还在这位王爷手里,既然这位爷有了这种心思,那自己还是配合一些,不要像书中的明公子那样,“一怒骂一云雨”,夜夜笙歌,日日求饶。
对方已经撩起了唐小公子的衣服下摆,裳下是若隐若现的小腿,肃王爷伸手摸了一把,手下的触感不是衣服的布料,而是软乎乎的屁股蛋。肃王爷愣了愣,撩开下裳还往里头瞄了几眼。唐小公子羞恼的一把扯过衣服遮住自己下身。
静默了几秒,王爷淡淡的问:“未着胫衣(裤子)?”
唐小公子一脸你见识短浅的鄙夷神色,“王爷莫不是从未离开过军中,这普天之下,除了军中与皇宫,寻常人家谁会穿裤子!”
还真被他说中了。这肃王爷自出生起就没离开过皇宫,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