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石坝是大山里唯一一个距离镇上较近的村子,为了响应国家出台的九年义务教育政策,镇政府在此建了一所小学,派了寥寥无几两三个老师。
附近村里,大半适龄的孩子或早或晚都会来这个学校读书,但大多是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很少有人能坚持考到外面的中学继续念书。
到一定的年龄后,男孩跟着家里长者学习耕种,女孩早早相中人家等着嫁出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遵循着千百年来老祖宗们生活的规律。
时间一晃到九月份,留给村寨里孩子们疯玩的日子不多了,伴随着夏末知了的末路狂欢,流石坝小学即将开学。这一次,学校迎来了第一位支教老师。
陆霞是元阳市一所著名师范大学的学生,大三实习阶段毅然向学校提出申请,选择到偏远地区支教,学校给分配到穷乡僻壤的西南山区,她也没有任何怨言收拾行李告别家人只身来此。
今天是开学报道的第一天,陆霞早早的来到学校。说是学校,其实也就是一排土砌平房,房顶还是瓦片盖的,被分出来三间屋子——两间教室和一个办公室。
在陆霞没来支教之前,流石坝小学只有两位老师。一位胡子花白腿脚不利索的老先生牛老,一位年轻的戴眼镜青年吴有为。
吴有为是一个瘦瘦小小皮肤黝黑的男生,人很害羞,见着陆霞后支支吾吾说不出话。不过陆霞却很大方开朗,年轻有朝气的女孩几句话就让害羞的男生卸下心房,两人在来学校的路上聊得不亦乐乎。
吴有为拿着钥匙领陆霞去教室,才打开门,一阵浓重的发霉味就扑面而来。陆霞走进教室看了看,不大的房间七七八八散落着几条板凳,连一个正经书桌都没有。窗外阳光带着灰尘在空中起舞,移动小黑板缺了一角,孤伶伶立在右边墙角。
几个本村的学生咋咋呼呼地进来,见着新来的老师后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只敢站在一边悄悄打量。
陆霞对着他们和蔼一笑,小孩们面面相觑,才开口乖乖地叫老师好,之后又自觉地从家里各自带着扫帚拖把水桶帮着打扫卫生,热热闹闹好一阵忙活。
快要到十点的时候,各村学生们才陆陆续续到达。
荣希和荣思恒因为家里距离学校远,很早就起床收拾赶路了,却还是属于最晚到达学校的一批学生。
绕过一个弯道,不远处就是学校所在的地方,荣思恒趴在荣希的背上,两手紧紧抱住后者的脖子。
“小希哥,你累不累?放我下来吧。”
荣希满脸汗水,尽管气喘吁吁,但还是坚持把人往上搂了搂,背上的小孩两条小白萝卜腿在他腰下晃荡着。
“没事,快到学校了。”
终于达目的地,荣希把人放在崎岖不平的水泥地上,给小孩拉了拉衣服。荣思恒从兜里拿出一块手帕,垫起脚细细地给荣希擦脸上的汗。
陆霞刚从办公室里走出来,就见学校不大的院坝站着两个孩子。大的那个弯着腰,小的那个在给他擦汗,一副温馨美好的样子。
“两位小同学,我们马上就要上课了哦!”陆霞温柔地向他们唤着。
两人听到声音后转过来对着陆霞,荣希见她是生面孔,便猜到了是新来的支教老师,于是拉着荣思恒叫了声\"老师好”。
陆霞应着,三人一起走进教室去了。
因学校师资困难,而且学生人数有限,所以只能分两个教室上课。一、三、四年级在一个教室;二、五、六年级在另一个教室,这样安排的情况下,分别读一年级和四年级的荣思恒和荣希就在一个教室上课,而教他们的正好是陆霞。
一个班分三个组,每个组代表一个年级,但是学生们的年纪都相差不大,农村的孩子总是上学要晚些,一年级有些孩子看起来都九,十岁的样子了。这也是从小就在城里长大的陆霞从没见过的状况,但想着这里的贫穷落后的状况,倒也能理解。
孩子们对新来的老师很好奇,听说她是从很远很远的大城市来的,一个个都瞪大眼睛乖乖坐在板凳上看着陆霞。
那些眼神里透露出的单纯和向往,让陆霞瞬间就充满了干劲,连忙站好拍拍手向孩子们介绍自己。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新老师,陆霞是我的名字。”说着在那块缺了角的黑板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从今天开始,我负责教你们数学,不过其他科有不懂的也可以问我,我尽自己所能教你们。”
大部分学生都有些拘谨,稍微活泼点的高年级男生问:“老师,听说你是从很远很远的城市来的,老师可以给我们说说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吗?”
陆霞听完他提问后哭笑不得:“好你个小子,不对老师感兴趣却感兴趣老师在的城市,不过你想知道的话我还是说说吧。”
“那是个发展中等的地方,有许多许多国家建的工厂,很多人在工厂里工作,交通很便利,大家上班上学都是骑自行车,不过街上小汽车也很多。”
“工厂我知道!镇上也有在工厂里工作的人,我听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