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院里,所有人都在,石老太太竟也在。
老太太笑着对继祖说:“还以为你一时半会来不了了。见过你媳妇跟儿子了吧。”
继祖很开心:“见过了,静儿很好,我儿子也好。我跟静儿商量了,大名得好好想想,先想了个小名,叫平哥儿。”
老太太说:“平哥儿?好,什么大富大贵的,我们不求,平安就好。”
石老太太也说好。
继祖说:“我跟静儿也是这个意思。”
太太说:“祖哥儿,你跟我们说说平安伯府的事,宗哥儿还小说不清楚。”
继祖慢慢说了。
继祖说得口干舌燥,水都喝了四五杯,太太还想再听。石老太太说:“好了,今儿就说到这里吧,看祖哥儿说得都累成什么样了。”
继祖咧嘴笑:“也没多累的。”
继祖到底被放了回去。继祖一回去,又抱着儿子亲香。
继祖忽然想到一事,问古静:“静儿,石家老太太怎么来了?”
古静说:“老太太请来的。”
继祖:“怎么回事?”
继祖走后,老太太和太太都免了古静的请安,不过古静还是会隔三差五的去一次。然后古静就感到太太的眼神怪怪的,总是盯着她的肚子看,古静让太太看得发毛。古静就把自己的感觉跟老太太说了,老太太听了也“咯噔”一下。
老太太定了定心神说:“静儿不怕,你只管养胎,这事我来办。”
第二天老太太就派人把石老太太请来了,说宗哥儿走了,太太不放心,蒋嬷嬷又不在,没人劝得了太太,请石老太太来劝劝太太。
石老太太来后,太太就没有再古怪的盯着古静肚子看了。古静也平安生下安哥儿。
至于太太是否真的想做什么?说不好!反正就算石老太太都认为太太是有这个想法的,所以她一直住到继祖回来,只有继祖回来了,她才放心。
两人说了会儿话,古静累了,继祖就去书房歇息了。雨儿要去伺候,继祖不让。
“我那有郑芸和齐二,你伺候好你少nainai就行。伺候好了,我跟你少nainai有赏。”
雨儿就垂手站住了。
继祖看了看躺床上的古静一眼,古静闭着眼睛,眼睫毛跳了两下。
出了门齐二挤眉弄眼的,左右看看没人,凑到继祖身边说:“雨儿姐姐想伺候少爷,那种伺候。”
继祖好笑地拍他。继祖不懂吗?当然懂!才成亲那会儿,古静不方便的时候,古静怀孕的时候,还有去京城送嫁的时候,古静都说过让雨儿去伺候,继祖推了,只说身边伺候的人够了。古静没说怎么伺候,继祖就装作不懂,就这么混过去了。
继祖真没那个心思,不是说对古静忠贞不渝,就是没那想头。自己现在妻子有了儿子有了,家底也挣了些,退路也安排好了,不怕太太做怪。现在就盼着老爷能回来,他好好孝敬老太太和老爷,一家人团团圆圆的过日子。
继祖想着一家团聚,平安县唐县令眉头紧锁,愁啊!
本来,收到家里的信,正满心喜悦的想给大孙子取个什么样的,响当当的名字,章县尉拿了份公文来。唐县令一看,什么意思?上头给安排了残疾退役士兵来,还有些没了父母的军户小孩。平安县才过了几天好日子就派了这么人来!
林县丞把公文反复看了看说:“这几年县里的政绩是有目共睹的,今年学堂里中了三个秀才,平安县过去十年都没出过秀才。资善堂里的人也少三分之二,出去的人都找到了营生。上个月我们写了公文上去,说开春把水渠修葺一番,让上头减少税收。大人考核前年还是中等,去年已是上等了,今年只怕也上等。只怕是因为平安县好了,上头才派了这些人来。”
“西北靠着藏区,每年跟那边都有些大大小小的冲突,伤残了的,孤儿寡母的,每年都有。以前平安县自顾不暇没有安排,现在平安县日子好过了,就派来了。这也是迟早的事。”
唐县令闷闷地说:“那怎么安排?好不容易有些结余了,想修路铺桥的也不行了。”
章县尉说:“不用那么麻烦。说是伤残,又不是起不来了。平安县空地多,西门出去二十里就有一片丘陵,把人安排到那里去。我们跟修好房子,留三个月的粮食就好。到时他们开荒也好,给人做工也好,总有活路。实在过不下去的,看看情况再想办法怎么接济。”
唐县令算算:“这个办法好,房子能住就行,不用盖那么好,我们县里烂房子就很多。城外头种药材的农民也多,种药材收药材炮制都要人,让他们去干活去!”
三人又商量一阵子,差不多了,就派人干活去了。
第六十三章
继祖回来就过年了。继祖当爹了后责任感爆发, 浑身是劲。食铺庄子养殖场天天跑, 也不觉得累。因为是过年, 大家花起钱来都大方些了。又有继祖亲力亲为, 所有管事伙计不敢偷懒,唐家正月里收入不错。
继祖不是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