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宓葳蕤在场,便会发现喻苏的心情正可见地蒙上晦暗之色。
“老三,你可是对朕的旨意有什么不满?”
惠仁帝语气带着一丝质问,让喻轩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力,他意识到,与惠仁帝争辩,无异于以卵击石。
“儿臣不敢。”喻轩老实了。
惠仁帝这道口谕不可谓不诛心。
喻轩刚请求惠仁帝责罚于他,紧接着惠仁帝便独独绕过了他,将许家,淑贵妃一个都没放过。
“嗯。”惠仁帝见喻轩不再与他拧着来,点了点头,“朕不过是秉公处理,老三,你也不必有负担,户部的事依旧照常,别给朕丢脸。”
“儿臣遵命。”喻轩咬牙应了。
起身后,看到贤王微微得意的神色,黑着脸将怒气压下,在心中咒骂。
殿内一共三名皇子,此时还未被惠仁帝提到的就剩下喻苏一个。
既然将人留下,便不可能只是走个过场。
不过喻晨和喻轩都发现,惠仁帝看向喻苏的眼神,显见地温和了不少,这对比让人心中不爽。
“老五,朕听太傅讲你的功课不错,待在太学反而耽误你,正巧继任大典要尽快筹备,朕觉着你便去礼部先历练一番吧。”
惠仁帝看向喻苏时,脸上已带了笑。
对待还未出宫建府便失了母妃的皇子,惠仁帝总会多出几分耐心,比如说六皇子,比如说喻苏。
没有母妃的扶持,年幼的皇子很难与朝臣勾结在一起。
而这点,恰恰是惠仁帝最为看重的。
“父皇夸赞,儿臣愧不敢当。”喻苏的姿态放得很低,对于惠仁帝安排他去礼部,表现的极为平静。
“继任大典乃是要事,儿臣去后定虚心求教。”
从惠仁帝的角度看过去,喻苏半弓着身,低垂的眉眼显得谦卑,却莫名让惠仁帝想起看似柔顺实则骨子里格外倔强的柔妃。
这感觉让惠仁帝有些不愉,但他到底不会因这点莫须有的情绪就随便发作,于是仍笑着说道:“你这样很好。”
至此,今日之事似乎终于告一段落。
不过几个时辰的光景,惠仁帝已面露疲态,他打发了三人离开后,突然出声朝着在殿内一直充作隐形人的李忠问:“李忠,你说老五与柔妃可像?”
李忠有些转不过弯。
若是说起国师还好,怎得就提起了柔妃了?
他斟酌了下,言辞谨慎,“五皇子乃柔妃所生,容貌自然是有几分相像的。”
“也是。”
“去传膳吧。”
惠仁帝的心思难以捉摸,李忠不敢妄加揣测,是以得了吩咐后,磕了个头,立马起身朝外走去。
几日后,宫中传出消息,国师受神狐感召,溘然长逝。
消息一出,迅速席卷皇城内外,就连许家受罚与淑贵妃被削品级,都因此淡出了人们的茶余饭后。
在民间,皇家意味着天威,天威是仰望却不可触犯的存在,因此,国师自然而然成为了维系天家与百姓间的纽带。
许多天子不易出面的事,都会由国师代劳。
就比如说这近在眼前的秋收祭。
往年秋收之时,国师皆会出宫主持祭典,向神狐敬奉稻谷牲畜,以求神狐庇佑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如今距秋收祭不足一月,却突闻国师仙逝。
不少百姓为此惶恐不安,生怕是神狐降下的天罚。
好在惠仁帝早有准备,朝中也无人敢在此时触皇上的霉头,流言还未成势,便将继任大典以布告的形式贴到了伽邑国各处。
有人刻意引导舆论,动荡平息的很快。
原先国师仙逝带来的恐慌,已渐渐被新任国师曾得灵狐传承这一话题所取代。
那可是灵狐,伽邑国开国至今,还从未出过得到灵狐传承的国师,有些事就是如此,越是吹嘘越会带上神秘的色彩。
等到继任大典临近,民间甚至有了新任国师乃是灵狐化身的说法。
虽然这个说法,放在宓葳蕤身上也没错,但在无形中,却将宓葳蕤的地位抬高到了一个历代国师都无法企及的位置。
第112章
惠平八年。
秋高气爽, 晚风拂面令人神怡。
继任大典在星幕垂落时如期而至。
宓葳蕤换上国师品级的官服,登上青云阁顶层非继任大典不开的露台。
甫一踏足, 宓葳蕤便注意到了由露台中央为正中向外延伸的法阵。经久的日晒雨淋,法阵的灵气已消散的所剩无几,但仍能看出是大乘期修士留下的痕迹。
祭台两侧分站着六名举灯的药仆。
除此之外,再无他人。
据说这是先代国师与太祖立下的规矩。
即便是皇室之人,也不可轻易踏足于此,以免并非侍奉神狐之人入内坏了神气致使神狐不愿驻足。
这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