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朝堂都沸腾了!
看着贾赦的眼神一下就变得敬畏起来,贾赦每天沐浴在同僚膜拜的眼神中也是压力很大。这样的年代能大幅提高粮食产量是要被封神的。
百姓们不敢全部换成新稻,就试探着从户部领了一些种一两分的地。每人的产量都不是完全一样,但也比以前的水稻产量多多了。
虽然新稻味同嚼蜡,但好歹是能吃饱!种一半旧水稻一半新水稻,每年都能多留很多粮食。这样一来饥荒年也不怕,左右能吃饱饭。
不少百姓都自发为贾赦立生祠祭拜,贾赦也因此受到不少好处。就连水泽也被尊称农神娘娘,被人供奉。
在被人狂热追捧一段时间后,贾赦慢慢低调下来。只趁着空闲时写了本《水稻方》,详细记载了自己研发水稻的过程。
不少读书人都极为推崇贾赦,倒也掀起一阵农事狂chao。司农监的官员都把这本书奉为圭臬,仔细研究这其中的思想。
由此倒也有不少官员从中总结出规律,又见到贾赦功成名就后的辉煌,一时之间还真有不少沉下心做研究的。虽说成果不及贾赦显著,但也是很好促进了农业发展了。
后来贾赦自请调任大理寺,皇帝自然是百依百顺。虽然更希望贾赦留在户部,却还是放任他去了。毕竟强扭的瓜不甜,心都不在这里也不必要强留。
贾赦上任后倒也是兢兢业业,明面上是大理寺的副手,实际上大理寺卿已经是即将告老的状态。贾赦一过来就是做着大理寺卿的活儿,倒也是得心应手。
在翰林院的那两年也是有莫大好处的,虽说年轻,但到底才华够。说是武将出身,却在文官集团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不过一年时间,贾赦就正式成为二品大员大理寺卿。二十五岁的二品大员啊!在这排资论辈风气极重的朝堂上可真是稀罕事。
哪怕古有甘罗十二为相,也抵不过年轻人大多急躁、阅历不过无法胜任。当然,对贾赦这样的功绩来说,一个二品大员是绰绰有余了。
今日水泽也坐在女席上,听着那些人的奉承话。自从他被人立生祠,叫什么农神娘娘,就总有人过来奉承。
他一个男人被人喊“娘娘”感觉很古怪,却也说不上什么讨厌。毕竟不过一个称呼,他也早就被叫习惯了。
这些年贾赦在大理寺处理了不少疑难案件,他也在背后有所帮助。以前只看些仕途经济,再有也是些兵书。
知道贾赦想去大理寺后他就跟着学习刑律。既可以充实自己,也可以保证和贾赦有共同语言,何乐而不为呢?
贾赦倒是乐见其成,水泽只要愿意他怎么样都可以。更何况遇事也可以和水泽商量,这可比自己一个人有趣多了。
贾母并没有出席,她这些年病情越发重了。甚至在无法忍受疼痛时还曾做出过自残的事。但贾府瞒得好,外面倒是没听说什么风言风语。
贾政陪着贾赦一起招待,他如今也是儿女双全的人。更是用了家里监生的名额,每日读书写字也是一大乐事。
王氏生下的长子取名贾珠,虽然身体弱了些却也是活泼的。更有大年初一生下来的长女元春,更是第一等好福气的。
不过贾敏身上倒是很有一番波折。
贾敏二十一年出嫁后,贾赦为着她也特意找到凡人可用的助孕药物,希望她的生活少些困难。这药丸倒也有效,贾敏刚嫁过去没多久就传来喜讯。
这可是喜的林侯夫人不行,直说娶贾家女为妻是娶对了。林如海也很是惊喜,他本就中意贾敏,一见她竟然解决林家的后嗣问题,更是又敬又爱。
这与当初王氏的情况相似,贾母还特意写信叮嘱贾敏要给林海抬姨娘。贾敏犹豫了一下还是去试探林夫人的意思。
却不想才起了个话头儿,林夫人就连连夸赞贾敏不愧是大户人家出来的闺秀,极有规矩。贾敏有些心冷,也算是体会一把当年王氏的心酸。
本准备把自己的陪嫁丫鬟给了林海,却不想林侯夫人轻轻把茶碗一搁,“粗笨丫头服侍海儿你也忍心?我准备从外头正经聘一个良家女过来,也不辱没你。”
贾敏差点当场翻脸,自己的陪嫁都不让用非要从外边聘,这是什么意思?顺顺气,“太太说的倒也是,不过如今时间紧倒也不必如此仔细。只先紧着我的陪嫁就是了。”
林夫人却不回答,只看着贾敏笑。贾敏受不了这渗人的感觉,勉强笑着说:“我听太太的,寻常女婢是比不得外边儿的良家女子。”
林夫人就紧锣密鼓的从外边寻摸到几个读书人家的女孩儿,最后亲自看了就选定一家姓刘的。她瞧着女孩儿壮实,又通诗书,是个极好的。
至于孕妇的心情...抱歉,她婆婆当初也是这么做的。一顶小粉轿子就从侧门进了林家,没有在这贵胄如云的京城掀起浪花来。
但问题却是恰恰出在这个刘氏身上。小门小户出身,虽然看得懂诗书却也没见识。因为贾敏有孕,后院也只有刘氏一人,林海就去那边勤一点。
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