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条出路,没有足够的佃户,地主们不得不降低租子好留下佃户给自个种地,一些地主有钱了,也不乐意继续种地,而也是开始开作坊,弄店铺,钱也流动起来了,这已经达成了一个平衡,朝廷也从中获益不少,至于那些顽固不化的,就守着那些土地赚那点死钱吧。
朝堂上的官员一开始还各种啰嗦,但是要说有什么不对,他们也没办法,只得在那里喊着什么与民争利的话,楚穆对此就是翻了个白眼,在士大夫眼里,他们才是民,至于下头的老百姓,怎么说来着,就是黔首,因此,楚穆很是干脆利索地怼了回去,对皇帝来说,同样财大才能气粗,手里没钱,说话也不响亮,想要干点什么事情,户部一句没钱,就顶回去了。
如今因为工商业蓬勃发展,楚穆又听了锦书的,改良了税制,变成了递进式税制,谁要是不服,那就让你连不服的资本也没有,因此,每年的税收都是个可观的数字,不管国库充盈,有了大量的产业之后,内库还有楚穆和锦书的私库都塞得满满当当,恨不得年年都要开新库房,有钱自然好办事,楚穆对于下头的很多事情,也就不那么在意了。
下头的人知道这些事情背后有锦书这个皇后的推动,自然也想给锦书添堵,在那里说皇后善妒,要圣上充盈后宫什么的,楚穆也是蔫坏,回头就赏赐几个特别训练过的宫女下去,保证他们家后院起火,几次之后,他们也消停了,毕竟,锦书这个皇后除了占着皇帝不松手之外,其他方面也没得说,光是孩子,这些年又陆陆续续生了四个,三子一女,楚穆子嗣不算单薄了,要是以子嗣的名义让楚穆广纳后宫,这说出来就显得有些无耻,何况,锦书在民间名声也很不错,你敢说她坏话,信不信回头传出去,家里头连菜都买不到?总之,到最后,大家都消停了。
第123章
长治一朝, 在史书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长治皇帝与皇后的爱情传奇在后世也被人津津乐道地拍了一部又一部。
长治皇帝的痴情人设早就固定下来了,他一辈子就一个皇后, 一个只在宫廷记录里头有个单薄记载的修媛, 而宫廷记录里头,这个修媛似乎一直就被遗忘了,据一些暗中流传的宫廷笔记上记载, 这位修媛最初是长治皇帝还是皇子时候的侧妃,还没进府就被厌恶, 进府之后就被冷落, 长治皇帝几乎没怎么见过她。
对此,史学界还有一些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人们猜测纷纭,有的觉得是陆皇后善妒, 不许长治皇帝亲近别人,也有的表示, 这完全是帝后情深, 情到浓处, 自然是不可能插进另一个人的。许多女孩子谈恋爱的时候,都拿长治皇帝做例子, 人家贵为一国之君, 尚且能够一生一世一双人,你一个普通男人, 还想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妄图脚踩两只船, 哪来这么大脸呢!
无数的小女生幻象自个能够穿越成陆皇后,成为史上最幸福的皇后,也有人想要玩玩炮灰逆袭的套路,觉得陆皇后肯定耍了什么手段,要不然,堂堂一国之君,怎么会只跟自个的皇后有过一段呢,难道就没偷吃过一次?
不管后世的人如何猜测,锦书的一生在她自己看来,还是非常圆满的。
楚穆登基后第一次选秀,瞧见锦书满脸醋意,楚穆直接搂着锦书笑道:“都老夫老妻了,还这般作态,我以后就要你一个人,行了吧,至于那些秀女嘛,给咱们儿子留两个,其他的一部分赐婚给宗室,剩下的充入宫中就是了!”反正自从楚穆将宫女执役的年限降到了二十岁之后,许多超龄的宫女都拿了赏赐离宫了,她们中有很大一部分并没有回家,而是直接进了锦书搞出来的纺织厂和绣坊,另外的直接就在京畿附近嫁了人。
宫女出身,年纪又不算大的女子在婚嫁上头还是比较有市场的,只要不往高门大户去,许多小门小户还是乐意的,毕竟,能够在宫中平安混过这么多年的,哪个没点本事,待人接物上头也多半比较出挑,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宫女还是太监,要想在宫里出头,都得识字,那些能出宫的女官简直不要太抢手。
到后来,甚至一些有点资产的人家都会想办法让女儿进宫做一做女官,算是提升一下她们的逼格,反正随着女子也有了一定的独立经济能力,婚嫁也就越来越晚了,拖到二十也是常有的事情,不如进宫镀个金再回来。相反,那等平民人家反倒是不乐意将女儿送进宫做宫女了,宫女一个月就那么点月例,还不如去厂里工作来得多,何况,谁家有空在宫门口守着要钱,还不如直接把女儿送进离家不远的厂子呢。
锦书这辈子最得意的就是这事,她差不多算是促成了妇女的解放,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那么,女子就不必完全依赖男人活着,至于什么辛苦不辛苦的,除了那等官宦人家,地主富户的姑娘能在家娇养,其他人家的女孩子从小就得帮着家里干活,上灶下地,没有她们不做的事情,但是她们几乎没有自己的财产,因此,一旦出了变故,她们就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楚穆一直遵守了他的诺言,跟锦书白头到老,楚穆其实自个也觉得很意外,不过想想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说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