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就只能学马爹来个巨资收购。
可不管怎么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能享受到后来者所没有到绝顶美味。
因为心里揣着事儿,袁艺只匆匆泡了个方便面,就先将阳台上晒的衣服收了进来。随后吃了一碗加了卤蛋和肠的面,她又急急的洗了个战斗澡,拿出已经更新换代好几次的备忘录,开始做新的规划。
考虑到现在智能手机尚未出现,袁艺只能用最为传统的方式,先开始打造独属于她的商业帝国地基。
其实,外卖的历史很久远的,起码比智能手机要早上很多很多年。最早的外卖,大概是出现在战场上的,战斗在一线士兵们都是等待着后面炊事班战士定时送午餐、晚餐的。当然,那时候肯定没有外卖这种说法,通常是称为军需补给的。
而到了和平年代,很多大型的国有工厂和企业,都配备了自己的食堂,以供工人、员工们的一日三餐。不过,这种形式其实并没有持续很多年,到了八十年代末期,很多食堂都纷纷关了门,因为当时的国有工厂和企业已经负担不起这么多员工的伙食了。
再往后,倒是有人专门开办这种食堂,供应给附近好几个厂区的工人,这其实就是一种外卖形式了。及至如今,省城郊区的很多大厂子集中区,都有类似的饭店,不在店内设座,只接附近工厂的订单,通常半个月或者一个月结算一次。
……
袁艺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和人手去开办这种饭店,她也没打算这么做。
说白了,美团也好,饿了么也罢,干的都是中间商的活儿。假如是已经形成了规模,那么自然每天都会有新的商家入驻。可惜现在,袁艺什么都没有,那就只能靠她去拉人入驻。
没有智能手机,但其实现在的手机功能也已经不算少了。
袁艺依稀记得她上辈子念大学时,最流行的就是人人网和开心农场了。当时的袁艺肯定不像现在这么老油条,对于这种新鲜的游戏还是很感兴趣的,每天跟同学一起种菜、偷菜、收菜,甚至也学着人家设闹铃。
而那时候,袁艺因为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手机倒是买了新款的,却没有配置电脑。不是她体谅父母不想买,而是赵秋萍当时觉得她学的是学前教育,每天画画、弹琴、练舞都来不及,特地花那么多钱买电脑有什么用?
好在,人人网还是很体谅他们的,知道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没有电脑的,再说就算有好了,总不能半夜起来开电脑吧?何况多半的寝室楼半夜里都要断网断电的,这怎么办?
所以,他们开发了手机端。
因为时间太过于久远了,袁艺也记得不是很清楚,只记得当时的页面特别简陋,手机端根本就没有图片的,想要种菜就得点[种菜]这两个字,还有[浇水]、[除虫],当然以及最终的[收获]。
直到现在,袁艺想起来还觉得当年的自己傻得可爱,纯文字版的游戏,怎么能玩得这么开心呢?
傻夫夫的……
好在,从这个事情里,袁艺可以肯定,手机端已经出来了,当然仅限于一些新款手机,起码她从中考后用到现在的老款诺记是不存在这些功能的。再就是,电脑论坛也已经很完善了,她完全可以仿照开心农场,弄个开心外卖?电脑版可以看图片,当然同时也可以下单子,至于手机版的,没有图片就直接看文字吧,相信老顾客也不会在乎的。
忙活了足足两个小时,袁艺大致的罗列出了创造一个外卖帝国所需要的步骤。
首先,她得找人做一个论坛,让商家入驻,上传菜肴的图片和价格,供顾客下单。
其次,如何让商家入驻也是大难题,在没有形成气候前,拉客是最艰难的,必须一家家的去谈。最麻烦的是,很多店家其实本身就是有外卖服务的,一个电话就成,外卖的也是自己店里的店员。这样的店家,既是最容易接受外卖服务的,同时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然后,不是所有的店家都有电脑的,假如想让他们同意入驻,就得先说服他们配置电脑,直接在电脑端看有没有顾客回帖下单,然后立刻让厨房做,至于外卖人员得稍后才能到,提了东西去送货。
最后一步,也是袁艺所犯愁的,即便店家同意了入驻,前面这些步骤尽数完成了,然而还有一个麻烦。
收款问题。
马爹的商业帝国就算已经成型了,但支付功能还没有普及呢。顾客可以用电脑或者手机在论坛里下单,却根本就没法完成付款这一重要步骤。
也就是说,最后一步必须当面完成。
那么,问题来了。当外卖小哥去饭店里拿餐时,是应该先付款给商家呢?还是先拿餐点,等送到顾客手里收到钱后,再付给商家呢?
对袁艺来说,肯定是后一个选项比较好,因为前一个选项会积压大量的流动资金。
不过,店家也不傻,起码在短时间内,他们是不可能同意后一个选项的。那就需要袁艺给每一个外卖小哥预留出资金来。
困难肯定是有的,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