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这么算下来,柳湘莲和探春也算是门当户对了。是的,是探春而不是迎春。根据原著中尤三姐的性格的描述,宝钗确定柳湘莲应该不会喜欢迎春木头般的懦弱性子,和相对开朗强势的探春倒是匹配。至于柳湘莲和尤三姐的官配,宝钗则是毫无压力的忽略了。尤三姐的确烈性,可是在宝钗看来她其实并不干净。并不是宝钗偏见,以尤氏姐妹的身份,不管她们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在外人看来,其实与粉头并无二致。这样的身份,说一句从良就真的算从良了吗?况且尤三姐那样厉害的人,连贾珍贾蓉都不敢轻易动手动脚,她若真的不情愿,尤老娘又怎么敢逼着她抛头露面。柳湘莲退婚的确有些鲁莽,可她以死相逼不也是逼人太甚吗?与其让两个人误人误己,还不如让柳湘莲娶探春,没了柳湘莲,尤三姐自会去找别人,毕竟两条腿的男人真没什么不好找。
至于探春想找个上进的丈夫,柳湘莲的确随性了些,但也是性情中人,以探春的聪明,让要这样一个性情中人上进想必不难。
而李明则是宝钗留给迎春的。当初户部李大人因为夫人之死心灰意冷辞了官,景和帝或许是出于补偿心理,不仅派了太医给李老夫人看病,还以皇后的名义赏赐给了李老夫人大量的珍贵药材和金银布匹,之后又给原来是翰林院侍讲的李明升了官,为了表示自己没有舍弃这位李大人,本该回家丁忧的李明也被‘夺情’已示重视。而事后也证明景和帝的手段高明,起码李大人和朝中许多大臣都觉得景和帝是值得自己效忠的明君。
把扯远的话题拉回来。虽说李夫人因为李大人清缴高利贷的事情被设计死,但其中并没有贾家的手笔,贾家也没那本事。王夫人虽然放贷,但毕竟是二房。迎春虽然是庶女,却是荣国府一等奖军贾赦的女儿,身份上两者没问题。性情上,根据之后宝钗的调查,比迎春大了两岁的李明因为母亲李夫人的原因再加上自身有点大男子主义的倾向,一直想找一个安分听话不多事的妻子,再加上迎春本身的文学素养也不错,宝钗觉得迎春大概就是李明心中的理想类型了。而以李家的家世修养,迎春嫁过去应该不会过得太差。
几天之后,把两个备选人调查清楚的宝钗开始行动了。
☆、拉纤不保媒
几日后,宝钗邀了林黛玉和三春一同前往国安寺上香。某办法,国孝期间,禁止欢宴,想要让一群女孩儿出门只能找个理由出门上香了。而国安寺是皇家寺院,只接待皇亲贵胄,一般的勋贵人家能进去上一炷香都是脸上有光的事情。此时此刻,宝钗十分庆幸自己有个皇后义女,大公主义妹——县主的身份。
按说宫里有个娘娘,贾家也是有资格进国安寺的。可如今的贾家,因为王夫人放贷的连累,元春在宫中也是举步维艰。所谓人走茶凉,即使还进的国安寺,待遇自然今非昔比。这时候,宝钗以县主之尊邀请贾家的女孩儿前往国安寺上香,不管目的为何,都是让贾家女儿甚至贾家长脸的事情,贾家没有推辞的道理。至于林黛玉,林如海继妻进门不足二月便诊出了一个月的身孕,有了这个孩子,原本就一心向道的林黛玉更加放下了心,在道经中瞬间感悟,整个人给人的气质更加缥缈若仙,让林如海都从中看出许多不同,生出了女儿随时会飞升的错觉。而警幻看时机差不多了,便瞅准机会让一僧一道上门,透露出林黛玉是下凡历劫的仙人,只待历劫完毕便可回天的意思,让林如海亦喜亦忧。倒是放开了让林黛玉嫁人的想法,发愁了几天,见黛玉向道之心坚决,一番感叹之后,在家里给她修了个小庵堂。
宝钗邀请黛玉就是为了作陪,谁知等一群人浩浩荡荡进了寺院,拜了佛上了香,黛玉直接和方丈讨论佛道之理去了,而惜春对此十分感兴趣,也跟了去,让宝钗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带着二春游览起了寺庙。
等一群女孩儿游览到了后山,远远地就见胡庆带着李明与柳湘莲并几个小厮在山上凉亭里休息谈论。二春见有外男本想避开,宝钗哪能让自己Jing心的安排付诸流水,缩在袖子里的手使劲在袖袋里的小镜子上擦拭了几下,镜子泛起一阵热气,转瞬又凉了下来。原本还算晴朗的天空突然Yin沉下来,不等众人反应,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了下来。
此处虽是寺庙后山,距离寺庙实际上还是有些距离的,众人又没有带防雨的雨伞等工具,最近的避雨处竟然就是已经被一群男人占据的凉亭。好在东方的古代男子虽然不懂什么是绅士风度,却从小就明白何为君子。看女孩儿们原本想避开的行为就知道都是知理的,一群自诩君子的大老爷们儿哪里能看着几个柔弱女子在亭子外淋雨,自己却在亭子里无动于衷的!
于是几个小厮跑来邀请一番,女孩儿们为难一阵,就快步进了凉亭,然后互相见了礼,道了谢,丫鬟婆子们把女孩们围在中间,公子小厮们或抬头望天或低头看地,目光尽量避开shi衣服贴在身上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当然,年纪大的婆子们他们更不愿意看。
于是,男女分开,各据一方,唯有二人除外。
按说国安寺是皇家寺院,李明不必说,虽然出身不差,和皇家却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