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各位读者,我的文总算完结了,无比感谢大家阅读这部小说,在此鞠躬致谢!
今年四月的时候,工作上遇到了非常憋闷又不公平的事情,但是如今全世界都动荡不安,很多人失去了收入和稳定的生活,我也只是沧海一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有房住,有饭吃,家人宠物都安康,已经不能算太糟,但是每天上班,付出了巨量的努力却打水漂,看不到成果,无法证明自己的价值,让我有一种非常无力的感觉。有两个我参与的项目都因为疫情而无限期延后了,期间投入的巨量Jing力,都成了冲进下水道里的屎。没能给公司带来收益,在老板面前更抬不起头,觉得几个月前雄心壮志的我是个傻逼。
再加上当时有不少非常糟糕的社会新闻,比如某蒋画了反社会的厌女漫画啦,满大街都是incel暴力袭击女性啦,上班也抑郁,刷手机也抑郁,见到单位里那些尸位素餐的人我就烦,所以为了抒发心中愤懑不平的情绪,开始写小说,没大纲没存稿就开始瞎写了,所以这篇文的情节架构都崩了好几回,给大家带来了不好的阅读体验,深感抱歉。
写着写着我已经知道文有很大问题,但是也来不及改,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它写完,尽全力日更,哪怕有一个读者购买了一个收费章节,我也得写完,这算是我心中小小的契约Jing神吧,所幸虽然累掉了一层皮,但也真的写完了,我自己都吓了一跳。真的真的多谢各位读者的包容,也谢谢我两个闺蜜对我的鼓励和疏导。
本文后期出现的两个人物,隆三姐和胡小妹,隆三姐的原型其实就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广西壮族歌仙刘三姐,刘三姐是初唐时期的真实人物,清代《广东新语》,《池北偶谈》等书,将刘三姐称为相传为始造歌之人,蛮歌之鼻祖,还有些学者认为刘三姐是古代的一位女巫,她唱的主要是巫歌。
和电影《刘三姐》不同的是,柳江流域的传说里,刘三姐其实年纪轻轻就投江自尽了,她十七岁时对歌结识了一位小伙子,二人情投意合,但是遭到了恶霸的欺凌,刘三姐宁死不从,和爱人双双投河自尽。
有意思的是,粤西但凡盛行山歌,对歌的地区,各个地方都有刘氏歌仙的传说,在各地不同的版本里,有刘三妹,刘三姑,刘三太,年龄跨度十分大,亦有很多版本里的刘氏歌仙,最终化为了临河、临江的一块石头。
如果整合所有版本的传说,我大概想象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姓刘的小姑娘,是唱歌的天才,但是出身贫民,人生十分坎坷,她大约是遭受了非常可怕的事情,年纪轻轻就自尽了,当地人以为她死了,但实际上她并没有死,而是偷偷活了下来,流浪到了其他地方,从小姑娘一直活到了老婆婆,将她的山歌传遍了粤西地区-----这就是我对刘三姐最乐观的想象。
所以隆三姐,岸上的石龙,投河自尽,山歌,这些要素,是参考了刘三姐的传说。
刘三姐的原型还有一位现任歌仙----武宣歌王郭秀莲,郭秀莲是武宣壮族人,非常擅长对歌,临场发挥是一绝,可以在网上搜到她的视频《武宣婆大战柳州老鬼》,和一位老叟你来我往,杀的难分胜负,对山歌等民俗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搜视频看看。文中隆三姐呛男主江嵃的四句山歌 既然你家恁富裕,怎地恁老没有妻,今天唱歌问一句呀,到底哪里有问题? 就出自视频《 武宣婆大战柳州老鬼》。
胡小妹唱的五句板出自客家山歌《十叹么修》,来自于非常贫苦的阶层,整首歌都凄苦万分,胡小妹的师傅,竹板艺人的设定参考了过去因为饥荒而乞讨的客家五句板艺人。胡小妹的童年跟着流民队伍度过,所以土白话,状语,客家话都会,这个人物基本上能说大部分粤西方言,所以能和隆三姐交流。
关于困马寨猎头的习俗,参考了佤族猎头的传统,以下内容摘自《云南民族工作回忆》(王连芳)
而真正彻底革除这一习俗,是在1958年。那时西盟群众经过党的艰苦工作已经觉悟起来了,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在民族内部协商,争论很激烈。革除旧习的最后突破是在一个佤族乡召开的会上。当时,头人坐一边,砍头英雄坐一边,群众坐一边。头人说:砍头祭谷是阿公阿祖传下来的礼,废不得。砍头英雄说:不砍人头祭谷,谷子长不好,谁来赔?两者引经据典,振振有词,群众说不过他们。突然,群众中站出来一个佤族小伙子说: 我同意砍人头!大家为之一怔。他接着说:砍谁的头都难,大家都不愿意,我看要砍就先砍砍头英雄和头人的头,你们更懂规矩,看守谷子不就守得更好了吗?一席话赢得群众喝彩,热烈鼓掌。头人慌了,砍头英雄更慌了,只好表态赞成不再砍头。并约定谁要违犯了这条规矩,就送政府监狱判刑。从此就彻底废除了这一习俗。
本文无意抨击各民族习俗,毕竟汉族也有大量的血祀习俗,本文糅合了这些元素主要也是夹带私货,讽刺一下最近几年莫名其妙的对东南亚邪术的崇拜,什么佛牌,女大灵,降头术之类的,只能说大家都想立刻得到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