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那也是好事。
在指责完男人的险恶用心之后,明夷更是让不少的名医指出女子裹脚之后对人体的伤害,尤其一个女子,因为终日无法下榻,身体自然每况愈下,无论是将来生育或者是寿命都是百害无利的。
生产本来就是一道鬼门关,若是不好生锻炼,一尸两命都是常见的事情。
有了这些名医陈述女子裹脚的利害之后,之前那些因为明夷的发言,也因为明夷的身份而攻击明夷的人一下子变得少了许多。
那么多年来,多少女子死
在生产这道鬼门关上,但凡经历过的人都知道,也不能违背事实的说出没有这回事。
眼看吵的差不多了,明夷再一次指出人道两个字,连我等满蒙之蛮夷都懂得不为人道,难道华夏礼仪之邦却连知错能改的勇气都没有,有何资格称之为礼仪之邦?
这句话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就算之前还愤愤不平,想和大清做对的人,这个时候也不能否认明夷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
有违人道之事,理当废之,如何能为了所谓的民族之间的仇恨,而不顾人道,反而失了汉人原本的风度和气韵,还有资格指责满清的野蛮。
征知书院与天下人吵得沸沸扬扬,朝堂之上也一刻不曾安宁,最终还是玄烨拍板决定废除内侍之制,自此宫中不再行此政。
这件事首先是玄烨下定决心要实施的,所以明夷才会顺着玄烨的意思,把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天下皆知。
让天下人都知道大清的皇帝,愿意废了这等不人道之事,就是想让天下人都明白,大清入关以来无论做下多少的恶事,但现在的皇帝却一心一意记挂百姓。
愿意为了百姓做出任何的改变,也愿意为了百姓敢顶天下的骂名,废此千百年的恶习。
或许对于很多文人士子来说,玄烨的这一番举动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让他们明白,纵然大清入关以来,的确做下很多不得人心的事,但现在的皇帝在一心一意的弥补,想让满汉成为真正的一家。
玄烨曾经拜过孔子陵,也曾去祭奠过明□□,南下的时候,玄烨和所有的名家大儒也有往来,态度恳切,而且饱读汉人书籍,对于文人士子的推崇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数十年如一。
也是在玄烨这样不留余力的表现下,开了一个好的局面,因此玄烨想要废除这等有违人道的制度,虽然很多人为了争一口气而表示反对,但大家都明白,内侍之制确实是陋习,千百年来没有皇帝想要废除这项制度,玄烨却出手了,正好说明了玄烨有一颗开拓创新的心。
明夷在这过程中,顺便把裹脚一事,闹得人尽皆知,让人知道了男人的审美有多么有违人道,用这样的办法毁了女子,也毁了这个天下。
天下人口凋零
,百废待兴,一条人命何其重!在这个时候,男人还为了自己那点丑陋的审美如此约束女子,更把一个女人折磨得人不人鬼不鬼,人走路都不成。
喜欢裹脚之人的男人,到底存的是颗什么心?
每每看着那一双丑陋扭曲的脚时,难道就不觉得恶心吗?
发自灵魂的拷问,一度让人没办法反驳,有违人之常性的事情,很多名家大儒其实也是反对的,但是因为那些富商,也因为一些人对于大清的不满,对于满人的怨恨,所以就算朝廷屡屡禁之,一样还是有人喜欢。
但是提到人道两个字时,而且也让所有天下有名的大夫都指出裹脚对于人体的伤害,很多人家就算再想让女儿讨别人的欢喜,也该好好的想想,是不是应该先保住这个女儿的性命再说。
利害关系的陈述自然不会有人无视之,除非真的是那等丧心病狂,一心只想让女儿攀附权贵,不顾孩子死活的人,才会继续坚持让孩子裹脚。
大清自入关以来,因为满汉之分无法推行的废除裹脚之制,这么一场闹下来,很快裹脚之风慢慢的消失了。
所谓的制度不能一言断定,更应该将所有的厉害陈述出来,为什么废,为什么创,这就给了百姓参与的机会,也就更加深入人心。
什么有利什么无利百姓心中自有衡量,而不会一味的跟风,以为那些富家之人做下的决定就都是对的,而他们这些贫穷的百姓就应该听之随之。
这件事做好之后很快感受到汉人学子中对于大清的又一个认可,事情闹得太大,一开始玄烨担心是不是会适得其反,毕竟征知书院一出面,天下人全都跟着吵了起来,玄烨担心会惹起众怒,没想到最最支持废除内侍之制和裹脚之事的人,正是一直以来他认为最反对激烈的儒家之士。
事成之后感受到那些人心情的变化,玄烨很高兴的同明夷喝了葡萄酒。
喝完酒后的玄烨难掩欢喜的道:“之前我一直担心推行这样的政策会不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如今看来你是对的。”
“皇上所为,既利于天下,又除陋习。纵然有那故意唱反调的人,却敌不过天下人心。天下人不在乎你是什么样的出身,只问你所作所为是不是真的为他们着想。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