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大慈恩寺的钟声,李瑁仿佛醍醐灌顶一般,眼中一亮,突然有了对策,忙命人备马出了府。
这长安城中,最出名的寺院有两座,一座便是那大慈恩寺,因寺中大雁塔供奉当年玄奘法师从天竺带回的舍利、佛经闻名;另一座便是西明寺,乃是因当年高僧善无畏闻名。
这善无畏本是释迦如来的叔父甘露饭王后裔,十三岁继承王位后出家,八十岁时来到长安城,被玄宗尊为国师,便住在这西明寺中。他圆寂以后,是他徒弟普润和尚当了这里的方丈,而此人亦是被玄宗所尊崇。
李瑁曾在宫中与这位普润方丈有过几面之缘,当时得知他信佛,普润还曾邀他去听寺中讲法。是以听说寿王来了,普润也未惊讶,让弟子将其领到禅房。
李瑁一见普润,先施了一礼说:“许久未见方丈,如今贸然前来,还请见谅。”
普润微微一笑,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寿王殿下既然能来,便是你我有缘,不知殿下找老衲有何事?”
李瑁便将这几日的事与他说了,他又一躬身说道:“本王也是没有办法,想到圣人对方丈的话颇为信服,便想着,或许方丈能帮忙解决此事。”
普润听了,思索片刻说道:“圣人这些年崇信道教,对佛法诸多抑制,虽说老衲因这西明寺偶尔还能得以进宫面圣,却终是不比以前了,所以殿下这个忙,老衲不是不帮,而是帮不了。”
他看李瑁露出失望之色,淡淡一笑,又说道:“只不过老衲帮不了这个忙,不代表别人帮不了。”
李瑁一听他这话,忙问:“不知方丈说的是何人?”
“我前些日子听闻圣人招了高僧不空大师返回长安,想必再过几日就要到了。”
“不空大师,他不是已经返回天竺了吗?”李瑁记起这位法师乃是天竺来的高僧,几年前奉旨返回故土。
普润摇了摇头:“三年前,不空大师奉旨返国,可因病在韶州耽搁下来,前些日子,圣人想起他来,又招他回来讲法。当年圣人因他受戒为菩萨弟子,想必他的话更有分量。”
李瑁一听大喜过望,忙谢过普润。他回到王府边安排人打听不空大师何时到长安,终于在几日后在城外等到了他。
与此同时,玄宗也得到了不空返回长安的消息,沐浴斋戒,三日后召见了这位高僧。因他那过世的母亲窦太后便是信佛,玄宗便请不空在宫中诵经祈福,他却摇了摇头。
玄宗奇怪,问他何故。不空说道:“贫僧来到这大明宫,能感受到佛光笼罩,想必宫内有信佛之人祈福,只是,这佛光日渐暗淡,却不知是何故。”
玄宗想了想,这才想到寿王妃在府中设的佛堂来,也觉得自己当时听了那杨国忠的话,一时气急罚的有些重,却暗中让高力士派人通知李瑁将玉茗接回寿王府。
玉茗没想到竟然真的还能再回王府,她看到李瑁带着两个孩子向自己走来,又惊又喜,一时间竟然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抱着孩子们喜极而泣。
她抬起头,看到李瑁正笑着看向自己,有些不好意思,轻轻擦了擦泪,站起身来,轻声对他说道:“十八郎,我回来了。”
李瑁伸手将她抱在怀中,轻抚着她的发,喃喃说:“回来就好,从此,再也不会让你离开了。”
后来,两人曾去拜见不空大师,谢他相助之恩。不空大师淡淡一笑,念了声佛号说:“殿下与王妃情投意合,贫僧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他看了眼玉茗,意味深长的说:“当年我与虢国公相熟,他曾说意外与王妃结缘,也曾说你为情所困,如今看来,王妃已寻到自己的善缘。疾苦在身,宜善摄心,终得善果。”
玉茗没想到这位大师竟然与义父相识,想到与杨思勖的因缘际会,竟然多次在危难时候救了自己,不由感慨万分。
她跟李瑁回到府中,才听说沈珍珠带了李适过来看望,正在东院等候。她忙赶过去,看到三个孩子正玩在一起,珍珠则坐在一边看着他们。
“这三个孩子玩在一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兄弟。”玉茗笑着说。
珍珠一见她回来,忙站起身来问:“王妃这些日子可还好?我在太子府中听闻此事,可又出不得门去看你,幸好平安无事。”
玉茗笑了笑:“不必放在心上,我知道你是身不由己。”她拉着珍珠到屋里坐了,远远地看着那几个孩子,突然叹了口气:“你看他们现在多好,既不知道辈□□份之差,也不必考虑哪些名分地位。”
珍珠看了看她问道:“王妃可是担心小郡王将来?”
玉茗摇了摇头说:“你看怀儿跟适儿,虽然年纪相仿,却是叔侄。怀儿这一生只能当个悠闲的郡王,我也希望他平平安安的就好。而适儿是太子长孙,将来的命数还未定,想到十几年以后,他们便是不同身份,就好像当年的太子与寿王。”
她看向珍珠,劝道:“我知道你在郡王府受了许多苦,多半是因为适儿,如今在太子府寄人篱下,过得也未必顺心,这十六王宅中的女子多半是如此,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