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了这么一个苦逼废材的主角。
这样想着的苏舒突然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设定……似乎也是个学渣?
那么,这全对的答案……还是不行的吧。
嗯?你问还没批改怎么知道是全对?
这是学霸的领域。
苏舒想了想,将自己的试卷的大题的答案改了好几个,而且这几题全部都不写过程,造成了她瞎写的假象。最后将选择题、填空题等也故意改错了几个。算下来大概是90分左右(满分150)——这是她能接受的最低分数,也只比及格分多一点点。
这样做的时候,她很有闲心地观察了下身旁疑似学渣的梁晓。
梁晓没有跟着改。他直接所有题都不写过程,但最后选择性抄下了她的答案,粗略看一眼居然基本上都是对的。
这是……懒得改,还是他压根就知道什么是对的?
但是这些疑问都随着放学而结束了。梁晓是第一个走的,其他人都疯魔地不愿立刻离开,而是继续留着刷一会儿题。
至少这一点,挺像是学渣的。
苏舒想了想,决定自己也学学他的样子赶紧离开。
没想到她半路被老师叫住了。交谈一番才发现老师并非是要对她“不测”,而是让她晚自习的时候把梁晓忘在老师这里的作业本转交给他。
这样一来苏舒反而不急着去吃晚饭了,而是坐着查看梁晓的作业本——现在的她极度缺乏信息,能多了解点就抓住机会。
而且作业这种东西不就是给人看的吗?她想起了自己的作业本当年被人疯传的盛景,心里的那么一点点不适感也被强行压下了。
结果证实了她的猜测:梁晓确实是个学渣,一本作业本里居然大部分是错的,少有的做正确了的题过程看起来也不甚完美。
看着这样一本作业本,苏舒就有种强烈的替作业本主任改正的强迫症。然而她不能改,于是只能将强迫症转移到别的方向——比如梁晓的字。
可这一观察,她就发现了一点异常。
众所周知,从初中开始,数学的解答过程的第一个字必定是个“解”,后面再跟个冒号。也就是说,这个“解”绝对是在写数学作业中和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
这个字每个人都写的风格各异,比起名字更能显示出差别,更能代表那个人。
梁晓则不是这样,他作业本上的“解”和试卷上的“解”居然是有点不一样的。
苏舒凭自己的仔细观察和感觉来看,外型上,这两种“解”很相似,但作业本上的“解”似乎少了试卷上的“解”的坦荡大气,像是两个人写的一样。
苏舒一向脑洞很大,再加上此刻是在脑洞世界里,她一下想到了一种可怕的可能性:难道写作业的梁晓和考试的梁晓不是同一个人?
很快,休息时间结束,她迎来了这个世界的晚自习。
晚自习的最后一节课没有老师上课,众人都抓紧这一节课的时间拼命写作业。
苏舒身旁的梁晓也不例外。
这时候的梁晓似乎自然了很多,再也没有时不时地盯着她,一心扑在了作业上,十分认真。反倒是苏舒转换了角色,总是忍不住看他几眼。
她看着他做完了语文、政治、英语、生物作业,最后才迎来她期待许久的数学。
他写下的第一个字就是“解”。
是作业本上的“解”,而不是考试时那种大气的“解”。
这一发现着实可怕,可怕到苏舒后来又不死心地看了好几次才确认了这一结论。
最后,连晚自习都结束了。
周围人纷纷离开。梁晓反而留到了最后。
这一点也不同,他居然没有像之前那样走的那么潇洒了。可看到他仍未写完还在卡题的作业,她就明白了,同时还有那么点心疼这个写不出来却又留下来硬写的人。
“梁晓,这题我教你,应该这么写……”
热心的苏舒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对方的感谢。
等到她帮他解完剩下的题,周围已经静的不能再静了。
梁晓也舒了口气,好似终于解脱了一般放松。
恰在这时,苏舒冷不丁地丢出了一个问题:
“今天下午考试的不是你本人吧?”
梁晓猝不及防的表情特别Jing彩,起初是震惊,后来是惶恐,最后则是故作镇定。
“你说什么啊,不是我还能是谁?你连你同桌都不认识了?”
她想说自己确实不认识这里的任何人,最后却不理梁晓的疑问,直接给出了一个猜测:
“你有双胞胎兄弟?”
这个世界……她似乎终于有那么一点点头绪了。
“喂,你脑洞太大了吧,你不会还要说是我双胞胎哥哥替我考试的吧。”梁晓依然故作镇定,可说完后脸色就彻底崩掉了。
苏舒也悟了:“没有哦,我刚才可没有说是哥哥。”
“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