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分复。到时候你就是正式研究员了,跟不上的话我可不会原谅。”
其实不用等到明天,今天就可以搞定。密集型波分复现在看起来是个大问题,但攻克后就只是个小问题了,越到后面问题才越多。
卫书洵刚想开口,对上林教授布满血丝的双眼,摸摸鼻子,乖乖点头。
虽然卫书洵表现的很天才,不过林教授也没打算把所有期望都压在一个年轻人身上。他把卫书洵调过来,只是因为不能随意调动其他研究员,而他的助理太墨守成规帮不上忙,所以他其实只是把卫书洵当助理用,实验的事,还是要靠自己。
林教授虽然是这么想,不过他身为航天器研究部的部长工作其实很忙,加上这几天堆积了一些文件,一早上就被催着处理。于是林教授把卫书洵留在自己的专用实验室里,给他一大堆资料:“这是我和金教授的实验记录,你可以先看看,桌上的电脑里有我录下的实验视频,你先学下怎么Cao作,实验时能快点上手。”
“是。”
卫书洵虽然有技术资料,但不会实际Cao作,林教授的视频对他帮助很大。他又认真研究了两位教授的实验资料,发现两人都卡在密集型波分复上,最后不得不停止实验。
其实密集型波分复的解决方法很简单,只不过大家被固定了思维,老按着平动运动的方法来,才一直解决不了。
看过所有资料,也想好了说辞,卫书洵又等了半个小时,林教授还没来,卫书洵无聊的拿起实验台上的焊笔。
解决密集型波分复很简单,制作两个ye氮真空腔体,加装机械泵,预阀,紫铜,利用铜带传导的原理平衡波动。
等卫书洵回过神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做好了一个ye氮真空腔体。
不能怪他,ye氮真空腔体实在太好做了,有图纸的情况下随便找个电工班的学生都能做出来,这里又材料齐全,他昨晚还特意研究过,连ye氮导入的毫米数都记得清清楚楚,真的是闭着眼睛都能做出来。
当然这点是不能在林教授面前炫耀的,还好他还在忙,实验室也没人进来,卫书洵以更快的速度把ye态真空腔体拆了,才跑出去找林教授。
林教授还在忙,卫书洵推了推眼镜,以书呆模式问:“林教授,我能不能先自己做实验?”
林教授头也不抬:“可以,注意安全就行。”
于是卫书洵回去重新装好。他倒是想弄一点困难的实验过程,无奈ye氮真空腔体实在太简单了,他再装也不可能弄错铜导线的正反方向不是?只能在真空腔体的外型大小和ye氮上下工夫。
随了正确的这个,卫书洵又分别做了两个偏大和偏小的真空腔体,然后他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总不能在林教授来之前就把实验搞定吧?
林教授终于安排好手下的工作,打开门时就看到发愣的卫书洵。皱了皱眉,以为卫书洵在偷懒,林教授走过去:“书洵,在发什么呆……这是什么?”
走近了,就看到卫书洵桌前并排放有三个大小不一的不锈钢圆筒,于是好奇的问。
卫书洵回过神,起身对林教授说出早准备好的说辞:“教授,我学电子的时候,曾经学过平衡波导的原理,所以我想能不能利用铜带传导进行平衡……”
其实卫书洵昨晚设计这个场景的时候,是想先从其他开始,先不用ye氮,也不用紫铜,慢慢实验再换到正确的材料。但这玩意实在太简单了,想到要为它花费时间卫书洵都觉得浪费,干脆不改了。
好在林教授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这些东西的材料实在太平常了,组装技术也很简单,甚至在卫书洵说完自己的想法后,他瞪着眼拿起真空腔体看了看,开口就说:“用ye氮导入。”
事实证明ye氮真空腔体非常有用,腔体的大小根本无所谓,只要调整好ye氮的数值就OK。所以在林教授的手中,卫书洵做出的三个真空腔体都实验成功了,这是资料上没有的,果然资料和实际总归不同。
林教授极为激动:“竟然……那么容易……稳定了……稳定了!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顾不上卫书洵,林教授拿起笔,刷刷刷的就开始在草稿上演算起来。
解决密集型波分复的问题后,后面的研究他立即就有了成算,林教授一直写一直写,从早上写到下午,不知不觉一整本草稿用完,卫书洵坐在他身边,默默递出第二本。
林教授写了多久,他就看了多久。他手上有完整的技术资料,但那是成品,他现在看到的是新航天器成型的演算过程,比看成品学到的更多。
一只笔写完,林教授又换了第二支,到第三只时,林教授终于停下笔。
“可以……可以成型!”林教授紧紧抓着手中的稿纸:“没有问题,可以成型!”
虽然实验中可能会有一些难题,但以密集型波分复稳定为基础,可以演算出一个完整的,速度更快,更稳定,更节约能源的新航天器!
林教授激动的站起来,脚下却因为长时间坐着而摔倒,卫书洵赶紧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