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广华帝的身体不过是这几年的事了,便有意趁皇帝还在的时候,再将李逸的正统坐得更实些。
代祭天地,再没有比这更明确的表态。
李逸自第二日起,就忙于准备祭祀的各种礼事,方泽之祭无疑于他个人政治生涯上的头回亮相,不仅要反复排练祭礼,还要熟悉处理相关事务。
原本去泮宫就是李逸宫里课业外的事,太子知道他割舍不下郭祭酒的课,郭慎便紧着太孙,按时入宫来给他讲习。如此一来,李逸眼见重回学里的日子越发遥遥无期。
他心里压着天大的机密要告知其渊,然而事关性命,他宁愿等,也不敢贸然通知其渊。
战事在即,世子身边必然满布天子眼线,不能有一字落到笔端,太容易成为罪证,亦不能找人传口信,不说人万一被抓住,就是侥幸传到了,这么大的事,不经李逸亲口确认,世子断不能轻信。
此事只李逸当面去说才行。
要怎样才能寻出时机去见其渊。
这一头,赵渊只听闻皇帝病了,太子忙着监理国事,还日日亲去侍疾,宫里如此境况,李逸一时不能来学里,再自然不过。
等到李逸终于能熟练祭祀礼仪,倒演如流时,已是立夏时节。
这之后的某日,赵渊下了课,只见赵喜浑然不似往日,笑脸绷得紧紧地在外头等他。
赵渊快步上前,问:“出了什么事?”
赵喜引着他走到无人的地方,递出一封信笺。赵渊只一眼就见了上面独属王妃的印鉴。
滇南自有正常途径给他送信,这信显然是母妃另费心机暗送与他,无怪乎赵喜面露紧张。
拆开信,里头只有短短的几句话。
宫中不日即将生变,吾儿当珍自小心,务必保全己身。
想来不久,便能平安返家。
宫中有变!
如今皇帝病着,太子正在监国,几日前已昭告天下,此番夏至祭地,由太孙代为行之。
赵渊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广华帝,可太子正值壮年,根基亦稳,若夺宫必是一场生死血战,胜负只怕五五。
可母妃为何语气并未十分紧张,只嘱咐他小心自个,甚至流露出期盼他回家的意思,这显然是对即将到来的宫变已有了把握。
赵渊无所谓广华帝的生死,可若是滇南参与其中,必是不想太子顺利继位,那太孙就危险了。
一想到李逸,赵渊就顾不得许多了,必须让欢安有所警醒。
母妃的信中什么细节都没有透露,若要生变,必是选在皇太孙出京郊祭祀那几日,大半个朝廷随行出祭。还有什么时候比此时更宜宫变。
李逸,要怎样才能在郊祀之前把消息递给你。
第四十八章
夏至前十日,太常寺向李逸提请检视“牺牲”,从这一步开始,大祀的帷幕便拉开了。
李逸心知时间所剩无几,即便冒再大风险也要见其渊一面,等到方泽的大祀结束,只怕就要明着遣兵布防了,到时候头一个挨宰的就是世子,必成朝廷与滇南开仗的“牺牲”。
还有三日,按礼皇太孙要先去太庙,敬告列祖列宗他将代父王皇祖祭祀方泽,并行参拜礼。
李逸于大祀前,只有这个机会能出宫,必须把自己要见其渊的消息递出去,至于到时如何避开众人的耳目会面,只能慢慢再想法子了。
他想了想未曾惊动自己的伴伴去传信,而是叫来了平安。
平安年纪尚幼,不易引起他人警觉,且小孩子心性纯诚,并不会思考局势,顾虑太子皇帝,只一心听他号令。
赵喜得了平安传的字条,只觉近来接了不少烫手山芋,不得不再次抖着手把消息递给赵渊。
赵渊看完,见赵喜愁得都笑不出了,知他忧主,顺手就将字条塞回去,并吩咐:“看完烧了。”
赵喜见了内里所言,只觉满腔苦水无处诉,王妃一再叮嘱让主上保住自身,如今李逸却要主上想法去太庙会面,显见是有非一般的事要谈。
这当口自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眼看他们主仆二人就能归去,何必再去冒这未知风险。
然赵喜却半句不敢劝,自家主子什么性子,他可是清楚得很!
赵渊正苦于无处去通知李逸宫中即将生变,未想竟能想着瞌睡就来了枕头。
到了告祭太庙的那日,李逸一路都绷紧了神经,尤其是在入庙后,更是风吹草动都在留心。
他在整个拜祭过程中,能够独处的时间只有极短的两段,一是参拜前的焚香静心,二是参拜后的更衣歇息。
若其渊能至,必是寻其中之一来见。
太庙的警戒虽不似宫里,日夜守卫森严,但到了祭祀前后也会加强护卫。李逸心思纷乱,一会儿想万一其渊混不进来呢,一会儿又想把要说的话再默念几遍,以防时间紧迫,事涉重大,几句话说不清楚。他凝神思索,准备得比祭典还要认真,心想必要记熟了,到时好无漏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