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明珠和季红并不熟,毕竟一个忙着读书,一个忙着挣口粮,两人根本没有啥交集。
再没啥交集,季红还是认识季明珠的,而且刚才她也听见她nainai的话了,看见季明珠到了,季红笑着说:“明珠堂妹,麻烦你了。”然后她递给了季明珠一堆剪好的剪纸。
季红人长得清秀,笑起来却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她说话也温温柔柔,因为长期读书,周身还有一丝书卷气。
而农村人一向都喜欢有知识的人,也怪不得季红会在家比较受宠了,在大队的名声也很好。
接过剪纸,季明珠也笑着说:“季红姐你太客气了,说啥麻烦啊,咱们可都是一家亲戚。”
见季明珠是个爽快人,季红对季明珠的感官就好了起来,“也是,那我就不和堂妹你客气了。”
接过季红手里的剪纸,季明珠对着季红笑了一下,就赶紧出去了,毕竟现在正忙,可不是聊天的时候。
贴‘囍’字还需要糊糊才行,不过王大春只给了季明珠几个煮的烂烂的土豆当糊糊。
她可舍不得白面,毕竟一把白面做成疙瘩汤都能让她的小孙子吃顿饱了。
季明珠接过土豆,也没觉得奇怪,反正王大春又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人。
再说土豆又不是不黏,只是黏性比不上面糊糊而已,可办喜事就只有几天,过了这几天谁还管囍字能不能贴在墙上?
对于俭省的妇女们来说,能省下白面才是最重要的。
时间渐渐过去,季明丰穿上了新衣服,胸口带上了大红花,和几个接亲的社员牵着头戴大红花的骡子车,准备去接新娘子了。
现在其实还早,不过季明丰的媳妇是外村的,必须得早点去才能赶上吉时,至于季明收,他媳妇就在本村,离得近,到时只要估摸着时间去接就行。
接亲的走后,李大娘就开始做喜宴了,做饭做菜也要时间,要是等到新人们到了才做,那时间就来不及了。
季明珠贴完剪纸后,就干打杂,一会儿给堂婶递个盆,一会儿去帮忙借个锅,虽然没干啥大事,她却跑得大汗淋漓。
时间逐渐到了正午,吉时差不多到了,接亲是人也回来了。
很少看见婚礼,所以这次季明珠也难得和其他人一样趴在院子墙头上看热闹。
新娘子坐在骡子车上被一块红盖头盖住了,看不见脸,骡子车上还有新娘子的嫁妆,一个木箱子,里面不知装的什么,还有两床新被子,枕巾,暖水壶,脸盆之类的。
从嫁妆上就可以看出,这个新娘子的家庭条件还不错,也受宠,而王大春肯定也出了不少聘礼。
因为当地的风俗是男方出聘礼,女方则是可以选择出嫁妆也可以选择不出。
选择出嫁妆的姑娘肯定是在家里受宠或者有点地位的,因为现在的人们普遍认为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要是姑娘在家没点地位,娘家可不愿意出嫁妆。
即使女方家肯出嫁妆,那嫁妆的价值也基本不会超过男方聘礼价值,第一个原因是女方不愿意做亏本的买卖,第二个原因就是女方认为嫁妆如果给超过了男方的聘礼价值,那女方家就会显得低男方家一等。
农村人没几个不好面子,所以即使再怎么疼爱自家姑娘,也不会办出丢面子的事情。
当然,也有父母实在心疼自家姑娘会多给点嫁妆,只是他们会选择偷偷的给,不会让人知道。
可是,这样的父母在农村根本没有几家,简直是凤毛麟角。
吉时到了,两对夫妻开始一前一后的往正堂屋走。
现在结婚是不拜天地的,而是两方父母亲戚朋友站在两边,看着新婚夫妇拿着结婚证,对着主席像宣誓。
当宣誓完毕之后,婚礼就成了,接下来就是开席,亲戚朋友们坐着吃吃喝喝,新郎新娘一桌一桌的敬酒。
当然,以前新娘子其实只能待在新房,不能出来,不过改革开放以后号称男女平等,所以也逐渐有了新娘和新郎一起敬酒的风俗。
季明珠随了一块钱的礼后,就坐在桌子上准备吃席了,她今天已经忙活半天,早就饿了。
现在rou票不好找,即使去年卖猪得到一些,那也不够,所以季家酒席上的荤菜并没有rou,而是换成了萝卜骨头汤和猪下水。
就是这样,菜刚一上桌,桌子上那是一片刀光剑影,季明珠反正只夹到了一块萝卜,然后碗里的菜就没了,连汤都被倒的干干净净。
看见旁边的嫂子碗里又是汤又是rou,再看看自己碗里孤零零的一块萝卜,真是人比人不能比啊!
混了七分饱后,酒席结束了,季明珠帮忙把碗筷洗了,把借来的锅碗瓢盆全部还了,这次的喜宴就算结束了。
和王大春打了声招呼,季明珠就准备走了,现在天已经快黑了,再不回去估计两个弟弟就要来接自己了。
“明珠,你等等,”看着季明珠要走,王大春赶紧叫住季明珠。
“怎么了三nainai,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