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跟爹住在一起,做梦都要笑醒了吧?
青原二哥现在已经是邮电所的副所长了。
他和苏玉生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可宝贝了。他还想了个办法,把苏玉借调到了公社里,当了办事员。他们家就安在所里,上下班都很方便,小日子过得还不错。那苏玉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人也胖了一些。
柳满堂和赵桂枝见了,才算放了心。
跟小禾写信时,也提到了。可柳晓静却有些担心,她知道“返城chao”马上就要开始了。那苏玉家里落实了政策,还能安心呆在镇子上吗?虽然青原也提了干,可毕竟是在乡里,哪能跟大城市比?
那苏玉嫂子,她见过几面。
娇滴滴的,特别爱打扮,一点苦也吃不了,什么家务活都不肯干,青原二哥可没少受累。由此可见,婚姻生活都是自找的,酸甜苦辣只能自己担着。因为这个,娘没少偷着抱怨。可婚已经结了,谁说都没有用了。
家里最踏实的要数青良兄弟了。
高中毕业后,他参军入伍,还顺利地考上了军校。从军校毕业后,又回到连队从基层干起,现在已经升到了营级。即便日后转业,也是响当当地国家干部了。
家里给他说了一门亲,是镇子上的闺女,姓李,叫李海燕。她在供销社工作,也是吃商品粮的。婚后,俩人虽然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可一点也不耽误生孩子。这几年,李海燕前后生了三个宝贝,两女一男,把青良高兴得只想回乡探亲。
按理说,他当上营长之后,就可以申请“家属随军”名额了。可李海燕舍不得自家爹娘,还不大想去。她在镇子上,吃住都在娘家,跟出嫁前没啥两样,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其实,他们的小家安在了村子里。
那年划宅基地时,村里也给他划了一块,就在老宅子旁边。家里给他们盖了三间大瓦房,还拉了院墙,可李海燕回家住着的日子是屈指可数,甚至过年都在娘家呆着。
好在分家了,赵桂枝也不计较。
她和老伴想孙子孙女了,就让海燕带回来给他们瞧一眼。平日里,就由着她的性子来。她知道当军属不容易,青良不在身边,海燕跟娘家人亲近一些也好,省得跟她这个婆婆天天照面,还容易闹矛盾。
小禾说了,一家人能开开心心地过日子比啥都强。
她也觉得像海燕这样的,已经很不错了。
*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到了一九七八年的春天,“返城chao”果然开始了。城乡之间,顿时热闹起来。知青们背着大包小包,陆陆续续地回到了城里。
这年冬天,柳晓静收到了老家的来信,说苏玉想回城,正跟青原闹离婚呢。青原死活不肯答应,他舍不得孩子,也舍不得苏玉。
可人一旦疯狂起来,真是啥都不讲了。那苏玉说,孩子都留给青原,无论如何也要离婚。青原气得不行,可为了孩子却不想离。
看到这个结果,柳晓静也叹了口气。
这两年,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像苏玉那样的家庭也翻了身,思想起变化也很自然。可她不顾小家,只想着自己,实在是太自私了。她和青原在一起生活了十多年,多少有些感情吧?可形势一变,就翻脸不认人了?
娘说,就她那样的,想离婚就离吧!只可惜了青原和俩孩子。
柳晓静也有些难过。
七八十年代离婚可是件大事,对男方也好女方也罢,都不大光彩,更别提对孩子们的伤害了。她想,为了孩子们,是不是能挽救一下?
那苏玉纠结的,不就是“已婚知青”自动丧失了回城名额吗?要一辈子顶着个农村户口,找根在乡里。
可再过十多年,这户口又算得了啥?
像后世,即便想弄个农村户口还轮不上呢。如果青良二哥和两个孩子,因为这个感情受挫实在是得不偿失。
她想找个路子帮帮青原二哥。
他可是当年拿着玉米面饼子哄她开心的二哥啊!
她考虑了一下,姥姥和舅舅那边怕是没那么大的能量,爷爷也早就退休了,不问政事。青松大哥只是个科级干部,也帮不上忙。看来这事,只能让建晖想想办法了?
晚上,就跟肖建晖说,看看能不能帮青原一把?最好是把他调到省城去,这样他们的家庭就有救了。
肖建晖说,他去找一下老爷子的关系。虽然这属于“不正之风”,可现在为了俩孩子,就走走后门吧?
两个月后,有了消息。
说是春节过后,能把青原调到省城去,还在邮电系统工作,算是系统内部的正常调动。等工作安顿下来,户粮关系也能跟着转过去。
这么一来,问题算是解决了。作为干部家属,苏玉回城没有任何困难,两个孩子也能把户口落到城里,对上学也有好处。
柳晓静把这个消息拍了一封电报,通知了家里。
赵桂枝拿着电报,高兴得落了泪。
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