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打算让琰儿换个位置。”林海语速很慢,似乎也在思考:“就说他需要出京历练,资历够了将来才能为楚王效力,让他避开这一遭。”这个道理,贾敏也懂得。
她说道:“是啊,万事不止开头难,其实也是开头招人恨,成了习惯定例之后倒好。不过若真要如此,你也要提前办,免得让楚王觉得琰儿、咱们畏难,那就不好了。嗐,我不过白嘱咐一句。”
林尚书赶紧拉着妻子的手:这怎么是白嘱咐呢,这才是正经大事,你对他的关怀爱护嘛。
儿女都是债,林海夫妻桩桩件件都打算好了,唯独一件事没想到:楚王现在已经习惯,甚至大部分事物都指望贾琰和石光珠这一文一武处理,他怎么会放人呢?大吴也没有文官不去地方不能入阁的要求,哪朝也没有这种硬性要求。
而且在司徒阔看来,贾琰现在的年纪,外放其实有些吃亏:贾伯衡还不到二十五岁,出去若是直接做知府,有些骇人听闻。按照他为贾琰策划的前程,贾琰先跟着他,然后参与修书的工作,不拘做什么,刷一笔资历。
在这之后,若是司徒阔入主东宫,那么贾琰自然就成为东宫属官,出京为官完全不用急。
这年端午节前后的金陵全是大事,先是体仁院总裁甄逄的儿子被处死,然后是甄逄被弹劾,巡查御史郭昂奉皇命在楚王监督之下,就地对甄家抄家!然后押解甄家满门大小人等北上入京。之所以有这个结果,行动这么迅速,就是因为东海侯夫妇对楚王的那次宴请。
寿昌公主示弱,而且告诉弟弟说甄家极有可能狗急跳墙,他们当土皇帝肆意妄为惯了的,什么都可能做。既然对方可能狗急跳墙,那么贾琰给楚王提出的办法就是,先下手为强!立刻上书皇帝,尽快挑日子砍了甄悯,然后抄了甄家,押解他们全家入京。
树大根深啊,贾琰泡在水里,真的庆幸黛玉之前带着薛家二房兄妹先走一步,而且因为贾琰不放心,长生和他父亲、阿原带着大妞都跟着走了。因为回京给父母亲属带了不少东西,贾琰就让黛玉先走一步,又有薛家二房兄妹请求一同回京。
所以黛玉才能免了泡冷水这一遭,贾琰抹了把脸借着浮力爬上了舢板,那边的石光珠已经用长钩将他的舢板勾了过去。
他们离开金陵的时候,原本一切顺利,但是正是进入运河以后,就有几艘快船一直不远不近的缀着这一列官船。石光珠很警醒,他命人小心戒备,加强防卫,又让人准备好了油和火,小心放好,如果有人不轨,立刻射火箭烧了对方的船!
要承认官军的战斗力比之江湖水匪还是强了很多,尤其他们早有提防,水匪并没有劫走什么人,反而死伤不少,还被抓了活口。可是贾琰贾参军,在激烈的战斗中还是不慎落水,当时他将司徒阔推进船舱,却因为两船碰撞而落水。
在战斗停止的时候,司徒阔严令船队寻找最近的码头停靠,然后令快船整队沿运河寻找贾琰。
这段经历也成为他们日后的笑谈:贾参军会水,自己爬上了堤坝,脱了shi漉漉的衣服就等着官船来找他。石光珠亲自带队找到他的时候,贾琰正挥舞着她的外袍希望引起什么船只的注意。虽然很惨,但是开玩笑的时候,贾琰自己也说,简直斯文扫地。
本次截杀在朝野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这是楚王自己故布疑阵,为的表现他此行劳苦功高,随便打击他的兄弟们;有人说这是东海侯所为,或许他们早与甄家媾和,私下有所协议;还有人认为是某位皇子背后设局想要浑水摸鱼。究竟哪种说法是对的暂且不论……
在消息传回京城的那一刻,端平皇帝勃然大怒,将燕王、齐王、赵王、宁王全部软禁在府,甚至过继出去的晋王也未能幸免。朝中一时风声鹤唳,大学士楚缙和学士董春雨都在劝皇帝不必如此,可是林海尚书却旗帜鲜明的支持皇帝的举措。
林尚书站出来,大理寺卿孙高也赞同,并表示请求陛下派人赶往当地会同楚王等一起询问水匪,御史中丞赵籍等也赞同他们的说法。大家这才想到,林海的女婿是楚王参军,孙高与他们翁婿同门,而赵中丞还在检校楚王府长史,这几年说长不长,可是楚王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了。
最可怕的是,他的人手几乎都是皇帝明着给他的,根本不用他自己小心翼翼、像Yin沟里的老鼠一样去寻找机会勾搭朝臣。正大光明的让人发指,看明白这一点的不在少数,董春雨就哀叹,皇帝偏心为之奈何,燕王错过这一次,眼看着主持编撰前朝史书也没份儿,储位啊,已经注定飞走了。
不过他还是要争,燕王名分在此,他已经是事实上的长子了,若是立储失当,贻害百年呐。可还没等他站出来讲话,上首的皇帝先落泪了。端平皇帝说当日贵妃深明大义主动让楚王出京,说儿子该为国效力,结果令楚王深陷陷阱。
开国至今,还没有皇子亲王为国捐躯的,他的儿子却险些死于非命,皇帝说……皇帝什么都没说,只是朝廷众官此刻都跑上来表示:贵妃的确是深明大义,可堪贤母!
而皇帝还是不依不饶,到底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