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太后已经被幽禁深宫了,她的同党,只能是依附于崔家,当年曾盛极一时的,吴君茹。
.
德安太后的丧事渐渐归于平静,坊间又开始讨论起新的话题。比如这几月推行的新政,比如给死去十来年的元妻请封侯夫人称号的定勇侯,尤其搞笑的是,当初他们家明明说已经和赵夫人和离了,或许用词还要再不客气一点,休弃。但是如今眼看人家赵氏的儿子出息了,就忙不迭去请封诰命,真是把天下人当傻子耍,笑死个人。
这桩事足足讨论了一个月,许多人家借此来教导女儿:“以后一定要好好教养儿子,你看看赵氏,不就是因为有儿子撑腰,死后都替自己出一口恶气。”
定勇侯府和承羲侯府的渊源也越传越远,直到新的事情发生,压过了定勇侯府的热闹。
能将百姓最喜欢的元配、继母桥段的风头抢过,可见新消息多么轰动。这个消息,一传出宫就引爆全城。
乾宁公主要择驸马了。
佛祖哎,所有人听到后都深吸一口气,然后热烈地讨论起来。
乾宁公主下了诏令,德安太后劳苦功高,依太后仪制,风光下葬。她还令长公主们按祖父母的规格,替曾祖母守孝一年。也就是说,自从到了适婚年龄就不断撞孝期的人乾宁长公主,又要守孝一年。要知道,她今年已经十九了。
但是天下分公主和其他女子两种人,更别说乾宁还是摄政长公主,集诸权于一体,天下政令都处于她口,就连宰相都得好声好气和乾宁商量。这样一个公主,她就是将天炸出个花来,也没人能说什么。
而现在,居然说乾宁要择驸马了?
这个消息从哪里传出来的不得而知,虽说现在乾宁还在守孝,但是这种事情大家心知肚明,现在先相看着,等出孝后再赐婚。坊间对这件事讨论的热火朝天,而长安好些官眷人家,尤其是时常入宫陪太后说话的人家,都遭了削。
夏太后执意给容珂招驸马,而乾宁不愿意嫁,谁敢往宫里递名帖,后脚乾宁就能狠狠收拾名帖上这位郎君的父亲、叔伯、兄弟、表亲、侄子、外甥……
郎君们被削的有些痛,郎君的亲属也纷纷不干了,驸马还没当成呢,凭什么他们要遭殃?但是即使如此,也拦不住许多适龄郎君和家里推辞了亲事,暗搓搓等着。
快速跨越阶层的三大途径,科举,从军,当驸马。
都说娶公主少奋斗三十年,如果娶了乾宁公主……这大概能少奋斗三辈子。
乾宁公主现在不愿意嫁人没关系,他们可以等,万一乾宁哪一天想通了,天上掉馅饼刚好就砸到他们头上呢。
直到后世,许多人都在讨论乾元年间的婚嫁习俗,乾宁公主以一己之力,拉高了京畿地带所有适龄郎君的初婚年龄。
这种时候,其他人再看许多年都坚持不娶的萧景铎,眼中就带上了其他意味。
哎呦,这两人怕不是有猫腻吧?
第125章 驸马
十月初六,鄜州都督萧景铎拜工部侍郎。
萧景铎去工部拜会工部尚书, 工部钱尚书看着自己面前的年轻人, 心思复杂。
前段时间朝堂上大换血, 许多靠科举释褐的寒门子弟取代了世代相传的士族, 杨尚书因为儿子的事, 也请求致仕, 中高层腾出了许多空位,原本四五品的官升迁, 而将数量繁多的中、基官腾给年轻气盛的进士们。
杨尚书就是靠着这股风chao, 从侍郎升成了尚书。尚书有相名, 侍郎是尚书的副手, 他在侍郎这个副位上熬了许多年, 做梦都想着升为宰相,可是没想到等他真正坐上尚书之位,杨尚书反而觉得这不是人干的事。
工部是六部最末,向来没什么存在感, 前任尚书张相便是明哲保身的典范。杨尚书站在这个位置上, 前面是诸如段公、袁相这一个层次的传奇人物, 这可是家喻户晓的开国功臣, 而后面是萧景铎、夏之衡这一批新秀, 眼看着就要成为乾宁年间的时代传奇,而杨尚书夹在这两批人中间, 真是要多糟心有多糟心。
官场上的升迁充满了套路,仕途发展最好的那一批, 都是外放,然后回京当六部员外郎,先从工部、礼部这些下行部做起,慢慢转迁吏部、兵部。等坐到郎中后,到望州当几任刺史,若是能顺利迁回来,便是从侍郎开始,从下行升到上行,然后转为下行尚书,慢慢再迁回上行尚书。
这是最理想的升迁之路,然而数十年中成功之人一只巴掌都数的过来。杨尚书原本觉得只能在梦中才能实现这么好的仕途路线了,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他的副手便成了这等典范。
杨尚书感慨又心酸,他做侍郎的时候都四十了,熬了十余年才撞上大运,成了尚书,而萧景铎今年才二十五,便成了朝堂上最年轻的副相。
杨尚书知道萧景铎迟早都要离开工部,过几年成为他的同级也是可以预料的事,所以杨尚书并不多为难萧景铎,尽力给双方都留下情面。
萧景铎拜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