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身前、陛下身后,平定四大家族叛乱。
在前朝驸马向天求死之后。是她独入军营,在潘春伟和陈贤面前推翻了划江而治的方案,开启了大魏国最后一场浩浩荡荡的水战——赤壁水战。
是她在朱雀门事变之后,抱着赵廷,牵着徐云枫,骂醒了醉生梦死的徐骁。
是她在渭水之畔,一身素衣,手挽着陛下的臂弯,面对渭水那畔的十万匈奴虎狼之狮。
又是她在满朝“杀徐骁”的声音中站出来,力排众议,让徐骁封王西凉,大将军入主镇北军对抗匈奴,那也是她唯一一次干涉朝政。
大儒司马迁写《史记》,天下未定之时就已经明说:“当今天下虽还未定,但是有几人已可入史书,驸马郑成功天纵之才,绝世文武,可入《列传》,秦王殿下以德服人,天下归心,有帝王之姿,可入《本纪》,徐骁功高无双,刚毅无畏,日后封王无疑,可单入《世家》,而秦王妃果敢稳雅,白素蕙质达然,可入《列女传》。”
日后事情发展和司马迁的推测大致相同,只是朱雀门事变发生了太多变数,司马迁死在此处,白素下落不明,在史书之上也已经定性,可是皇后入主后宫,多年将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不似前朝那般后宫乌烟瘴气,还出现了太子和嫔妃*的苟合之事,沦为天下笑柄。
如今镇北军裁军,西凉内乱,朝廷巨变,正是多事之秋,按照道理来讲,皇后更是应该站出来,稳定朝廷,推举一位皇子登上王位,帮助新王巩固政权,加封太后,在史书上再次留下浓重的一笔,顶替太后原有位置,成为大魏国当之无愧的老祖宗。
可是皇后好像觉得“老祖宗”这个词显老,双手拍拍,登上马车去了洛阳行宫,留下朝廷一个烂摊子。
宰相潘春伟和大学士纪昀为此震惊,也顾不得君臣礼仪,一同连夜进宫,直入坤宁宫,二话不说,当场跪下,声声阻挠皇后离京。
皇后忙让两人起身。潘春伟和纪昀宁死不起,除非皇后答应不离京。
皇后说:“我只是一介女流。”
潘春伟开口说道:“只要皇后还在上京城就是最大定海神针,朝廷不能再乱,请皇后以朝廷和社稷为重。”
皇后叹了一口气,看了看两鬓斑白的潘春伟:“本宫心意已决,宰相大人和大学士无须再劝。”
以往陛下健在,时常和潘春伟和纪昀因为朝廷政务有分歧,被两个老顽固惹得龙颜大怒,特别是经常一言不合,便梗着脖子就地打滚的纪昀,更是让人恼火,而潘春伟老神在在双手插袖,闭上眼睛站在一旁,你们爱咋就咋把。
陛下甩袖来到坤宁宫,求安慰,大骂两个老头为老不尊,朕要杀了他们。最后,都是被皇后一杯热茶压下。
如今两位肱股之臣跪在地上,开始用“耍流氓”的方式的逼迫皇后,皇后淡淡一笑,回身拿起针线,此去洛阳路途遥远,针织一个坐垫,也是极好的。
最终,两位大臣没有熬得过心中有静气的皇后,两人跪着,皇后也没睡,直到天亮,早朝时节,在小宫女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站起身来。
此时,皇后也放下针线,站起身来,微微一个欠身:“以后朝廷就全都仰仗两位大人了。”
第二日,天微微亮,一辆马车缓缓出宫,皇后独身去了洛阳,在车上,她忍不住露出灿烂的笑容,终于逃离了这个牢笼。
☆、第014章 镇北军南下(1)
镇北军,中军大帐。
今年冬天格外寒冷,刚刚入冬便已是漫天风雪,接连下了三天,再出大帐,积雪已经淹没到腰,冷风灌进营帐,即使习惯了大漠草原干冷天气的镇北军将领也忍不住打一下冷战,咒骂一句鬼天气。
如今的镇北军不太平,裁员已经成为了镇北军的主流,而且愈演愈烈,特别是在雪涌关事变之后,大将军裁员的决心和力度越来越大,以前镇北军五十余万人,眨眼之间剩余三十万,竟然和西凉蛮子人数平齐,镇北军对西凉军的人数优势瞬间没了。
在以后,镇北军又裁员十余万,如今在沿长城以北三百里延绵上千里的烽燧系统驻守总人数已经不过屈屈二十万人,看似人数颇多,实际上已经捉襟见肘,千里防线之上已经出现了诸多漏洞。
不似西凉和西胡那般,中间隔着一片纵横百余里的死亡之海罗布泊,形成对峙真空,即便大战,凉胡之间也有着巨大的可缓冲余地。但是镇北军和匈奴不同,两者相互交错,特别是北方宽阔的防线,更是为匈奴突袭南下提供了方便之处。
当年陛下签订的渭水同盟,就是匈奴可汗行踪诡谲,从北方延绵不断的防线找到了最薄弱的突破口,行军路线画了一个巨大的迂回圆弧出现在了渭水之畔,形成了剑指上京城的攻击态势。
而二皇子赵硕提出的烽燧系统正是按照点面结合的方式构建,能够最快速、最及时发现南下匈奴,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集兵力。
镇北军五十万,西凉军三十万,不是一句儿戏之谈。也不是简单偶然试凑形成,而是在上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