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六甲金身自救,怕是要真的归西了去,回到如来那里之后他如实禀告,如来命令文殊菩萨的坐骑到下界推国王入井浸泡三年,以报当日之仇。]
说完孙悟空问道:[你道这乌鸡国国王与比丘国国王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白雪迟疑片刻,想了一会儿才不大确定的回答:[乌鸡国国王纵使一辈子乐善好施当了个好人,做了个好国王,只因为得罪文殊菩萨便被浸泡在井底三年,死了一次却又活了一次,实打实的下了一趟地狱;但……]说到这里白雪灵光一闪:[悟空,你是说,比丘国国王即使当了这么久的昏君,什么好事都没干,却能得到长生不老药的缘由是……他可能无意间帮助过哪个菩萨,甚至这个忙还不小?]
孙悟空冲她扬起眉头:[还不算愚蠢。]
[佛家,行事之间最讲究因果,那个昏君能得到这个果全凭以前自己种下的因,只能说他好命。]
白雪不大高兴:[可是,这样不太好吧,叫好人短命,叫坏人长命,难道比丘国要供奉这个国王永生永世么?这一刻他反省了对国民愧疚,可不保证以后不会再犯,到时候天下苍生又该怎么办?这群神仙就是这般不负责任的么?只想到自己的因果,不想大家的性命么?]
说实话孙悟空是最不屑这类人的想法的:[倘若他日后再犯,自然就有理由收拾他了。]束缚在规则之下,碍于因果只得对昏君好,但这些神仙又不是傻子,国王是好是坏他们会没有感觉么?
想收拾国王的大有人在,等到国王再犯之时,就是众人一拥而上的时候。
可以说,等着他再犯去收拾他的人,可有不少哩。
按孙悟空的想法,关它什么因果,看不惯的早些收拾,放到眼皮子底下膈应谁呢?非得玩儿这些弯弯道道的玩意儿,累不累?
[天下苍生?]孙悟空扯了扯唇角,说这么一句话:[只有心系百姓的明君,才会懂的‘未雨绸缪’一词。]纵观洪涛中的历史,哪一次不是大灾大难已经降临下来民不聊生很久之后,天上那群神佛才开始帮他们?
这中间的考量可多得很呢。
为什么会这么慢?神佛界对此的说法是:上界不得干预下界的朝代更迭,下界无论如何发展神佛不得插手。
可事实上呢?插手了没有呢?
没有插手的话,九尾妲己狐族缘何被灭族?
再说的通俗一些,佛也是需要下界凡人供奉香火的,就像是传说中的大英雄一样,救世主总是在大家坚持不住的时候道来,帮百姓掀翻恶魔的统治,帮他们迎来光明,随后严肃交代几句。
这就是所谓的‘恩威并施’,就像是这取经途中的九九八十一难一样,有孙悟空在就够了,为什么天上不停有神仙主动过来帮他们?
就是为了让唐僧明白,我佛慈悲这一点的。
给一巴掌再给一颗甜枣,不知不觉中让唐僧对佛教愈发的忠诚。
这跟神佛统治人间的道理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第50章
孙悟空的这一番话叫白雪好生思考, 她突然发觉这西行之途当真不简单,处处埋藏着深意,说是取得真经造福百姓,但却更像是佛教的一场安排,他们在一步一步的引导着唐僧往他既定的命运走去。
这样的人生可还有意义么?
白雪有些伤感,看向唐僧的眼神不免也多了几分怜悯,连着几日跟他说话的语气都温柔了许多, 倒是叫唐和尚好一阵受宠若惊, 生怕这位祖宗是有什么后招在等着他呢。
出了比丘国, 一路接着向西,又到了一座山, 这山遥遥望上去高的不可思议, 但却并不显巍峨雄壮, 反而透着一股子的清新小意, 芳菲之景物将山峰点缀的美丽至极。
唐僧见到此景此物,难免感怀伤感, 叹了口气对大家说:“徒弟们, 我自领了唐皇的旨意西行,到现在为止已翻越了山峰十二座,期间碰到无数凶神恶煞的妖怪, 也不知要等到多久, 才能重新与陛下重聚。”
这是想家了?
白雪歪着头瞧了一眼唐僧。
孙悟空道:“师父, 您常常思念家乡, 全然不像是个和尚。你且放心走, 有徒儿们在,真经迟早到手,唐皇也必然能与你重逢。”他只是这般安慰了几句唐僧,倒像是当了个好徒弟,只是孙悟空这话中有几分真心就不知道了。
这话大约是说给神佛们听的吧。
白雪都有些恍然了,撇了撇嘴角,脑袋在孙悟空脖颈处蹭了蹭。
唐僧听了孙悟空的安慰,虽然心情好了几分,但仍旧有些乏味,许是真的已经走过了太多太多的山路,唐僧不大喜欢走山路,因为太艰难,“话虽如此,但那经书还不知道在何处哩。”
不待孙悟空回答,猪八戒撇了撇嘴故意道:“师父,怕是那如来佛祖舍不得他的经书,不想让咱们去取,就干脆搬了地方不让咱们寻到,不然为何咱们行了如此之久都见不着灵山呢?”
这话却是有些荒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