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闲不住,从薛谨一进门就逮着他说话,把姑娘晾在一旁不说,没一会还嫌人家碍事直接让人走了。薛谨摇摇头,边吃饭边笑他:“你这样不行,来个人就把妹子丢在一边不管,以后哪还有漂亮姑娘愿意跟你玩儿。”
苏尧半点也不担心,撇嘴道:“我什么时候缺过妹子,难得和你聚聚,咱们单独聊会天呗。”
他从前就是这么个脾气,也确实从来不缺妹子,薛谨也就嘴上调侃两句,心里还是挺有数的。他俩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好聊,不过是坐在一块喝喝酒说说闲话,十句里偶尔有一两句会提起以前的事,但回想起他们同班的那几年,薛谨难以避免地又想到了顾之临。
倒不是他有多记挂对方,只是那一回严格说来是顾之临替苏尧擦了屁股,他们还得谢谢人家。
那时有个全国性的比赛,含金量比较高,不过要求组队参加,于是薛谨拉上了苏尧凑数——虽然这家伙无心向学,但专业水平还是不错——剩下几个人选他按照教授给的推荐名单去一一邀请,基本都成功了,除了顾之临。
顾之临那时已经是万森年的得意门生,毕业要么保研要么肯定进森科,确实不需要这个比赛的名次来锦上添花,而且两人本来就没什么交集,被他拒绝薛谨并不意外,反正法学院人那么多,也不是非他不可。薛谨没放在心上,但苏尧这货有点神经过敏,不知从哪听说顾之临看不起他们这些玩票少爷,上门找人理论去了。
具体理论了什么薛谨不知道,总之最后顾之临还是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他话不多,但做事很有条理和效率,专业知识也过硬,整个队伍以他和薛谨为核心转动,准备工作效率其实非常高。
大学期间薛谨对顾之临绝大部分印象都来源于那一个半月,没记着什么好的,相信对方也一样。不过无论过程如何,最后他们这组还是坚强地存活下来,而且拿了全国一等奖,让好多预言他们要早早拆伙的人大跌眼镜。
毕竟本来就性格不合,队内讨论都弄得像辩论赛似的,虽然大家都心平气和没吵过架,但谁都知道顾之临不可能和薛谨还有苏尧成为朋友。加上比赛结束他们就升大四了,薛谨那时已经决定出国,杂七杂八的事情忙了小半年,答辩结束就上了飞机,再见到顾之临就是近两年前那个酒会的事了。
这么想想,都怪苏尧。
薛谨靠在一心包房的沙发上,闲着无聊又心血来chao,用手机打开Z大官网搜了搜那年的照片。这类照片通常都秉承学校一贯的传统挂在获奖学生一栏,他一路往下拉到他们那届,从各类比赛得奖照里翻出了他们那张甚至有点好笑的合照。
所有人都穿着便服,好像没谁把这比赛当回事,跟热闹的背景以及手里的奖杯显得格格不入,尤其是站在中间的薛谨和顾之临,不仅间隔老大一条缝隙,脸上还写满了不熟。
说好要帮忙的苏尧后来揽了一单大生意,比赛期间几乎都是消失的,最后副组长的名头落在了不知被他用什么办法搞来的顾之临肩上。他们俩是这个小组的主心骨,因此虽然奖金是大家平分,但在院里带队老师的眼里,这奖几乎都是落在薛谨和顾之临头上的。薛谨自然用不着他们Cao心,于是顾之临得到了保研资格,只是后来不知为什么,这个研究生他没念成。
……为什么来着?
薛谨愣了愣,突然意识到,虽然做了一年半的炮友,但他跟顾之临还真是大写的不熟。
他们从来不谈这些事,见面后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床上过的,偶尔会一起过夜,但不会聊彼此的工作和生活。薛谨自认是个很有素质的床伴,他不喜欢别人问东问西,当然也不会随意开口去问别人的事,以至于一年半下来,对顾之临这个人,他除了敏感点以外什么都不知道。
不知出于什么心理,薛谨把这件事记挂了好几天,最后还是没忍住,拐弯抹角地问了问冯青青。
“顾之临?”突然接到他的电话,冯青青也愣了愣,“这么多年前的事,我一时半会也想不起来……你要不等我回去翻翻bbs?”
她以前是新闻部的,是当时学校论坛bbs的管理员之一,确实知道不少小道消息,但她又不认识顾之临本人,都好几年过去了,没理由把对方的事记得那么清楚。
“……不用了,我就随便问问。”薛谨也觉得问她有点不现实,“你先忙,蕾蕾快放学了吧,不打扰你了。”
“早着呢,才两点。”冯青青笑着回他一句,倒是真把电话挂了。
薛谨靠在椅背上发了会呆,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好像在做奇怪的事——他找人打听顾之临为什么没读研,可冯青青也不知道他和顾之临是什么关系,就他们当初那个风评……难以想象会发散出什么思路来。
可他就是突然很好奇。顾之临和他不一样,在那短短一个多月的比赛准备期里他就发现了,这人是有心想做学术研究的,探讨问题时也有自己的观点,并不照搬各路大拿的思路。薛谨当初甚至觉得顾之临会一路念到博士,因为不止万森年,整个Z大法学院的教授,几乎没有一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