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7日【·留学点滴】白天的时候,一早联系了学长王明乡。他是比我们提早一周就到了加拿大的,因为我和罗婉初到国外,认识的朋友几乎没有,所以能找上帮忙的,也就只有这个中学校友了。至于何静,入学这种事不是她擅长的领域,所以就没找她帮忙。王学长今年要升大二了,见着我和罗婉,他表现的还是很热情的,带着我和罗婉在校园里逛了起来,主要是熟悉一些教学楼和实验室的位置,以及校园内的其他诸如cao场图书馆环境布局等。留学生是特殊群体,是需要提前一周报到的,所以校园里看到的大多数都是一些亚洲面孔的人,当然也有看着像拉美和中东地区的人,非洲黑人虽然不多,但也能碰到几个。校园内也碰到了国内其他省份出来求学的学子,因为都cao着普通话,所以还是很好辨识的,每碰到一个都会停下来交流一番,当碰到的多了,最初的孤独不适感也消失了不少。中午的时候,吃饭没有去开放式食堂,因为还没正式开学,那里没有开。所以王学长带着我俩进了一个看起来较为Jing致的饭店式食堂,说白了就是能开小灶并带包间的地方,不同于食堂的大锅饭,这里的伙食比较好,当然花费也要贵一些。王学长的介绍下,这里世界各地知名的菜都能吃的到,主要就是为了赚留学生的钱而开的。这个地方开放的比较早,我们进来的时候,已经有各色皮肤的人了。王学长手里有校园办的卡,所以这顿饭他表示请我们,我和罗婉没有推辞就简单点了几个。饭桌上的话题自然是聊到了一些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东西。从学长的口中得知,国外和国内在专业和选课的设置上,还是有不同的。他建议我们选课前要多做点功课,最好是咨询一下老师或者有经验的学长学姐,看看选哪些课能让自己的最高效地完成学业,毕竟,不是所有的留学生都能按时毕业。选择一些很有趣但是和专业不怎么相关的课程,可能会延长自己的毕业时间。学长在这边的生活经验肯定比我们多,他又提醒我们要随身带着自己的身份证明和护照。因为在国外,法律对某些方面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例如喝酒甚至在校外或酒吧参加party都是有年龄限制的。而国内过来的留学生普遍“面嫩”,如果要去海边或者在酒吧喝酒,几乎大概率会被抽查身份证明,随身携带身份证或护照,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聊着聊着,他又问了我们有没有办银行卡、手机卡等不易想到的琐事。要想尽快让生活进入正轨,这些东西还是早点办才好,于是他打开了地图,给我们指了几个地方有专门办理留学生事宜的,像开银行账户、办手机卡、办网络等都比较方便。因为刚来,我和罗婉确实没想到这些,住的地方是有无线网的,所以及时把手机卡和银行卡办上还是很有必要的。又谈到了一些文化方面的,学长鼓励我们要结交新朋友,不管是哪个国家的都行。大学是让人走出舒适区结交各种不同的人的最好时机,在新的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要封闭自己,尽量让自己保持开放的心态,要用开放的心态迎接加拿大文化。说到广交朋友,他还不忘提醒我和罗婉,说下个月会有每年例行的联谊会,是学校里华人社团组织的,专门是老生迎新的,国内的留学生知道消息的一般都会产加,他希望我们也可以去参加一下。一听可以见到别的中国人,这么好的事情,我们当然不可能推辞。于是王学长也介绍了一个国内留学生群让我们加入,这群不同于昨天何静给的那个,这里头的都是学生,所以我和罗婉想也没想的就全都加了进去。午饭结束,我们就出了校园,学长又问了我们住在哪里的,我还不是很适应这边的地理信息,就大致的描述了一下位置。不确定他是不是知道在哪里,反正我们住的地方是不在一块的,学长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觉得我们没有选择学校里住宿是对的。他只是简单说了一些,大致是说留学生分配的宿舍可能会人蛇混杂,甚至由于一些特殊的种族原因,而对生活产生影响。当然不管怎样,能有个学长,凡是咨询一下还是很好的。耽误了他一上午时间,我和罗婉礼貌的说了谢谢,就和他各自忙自己的了。我们要去办银行卡和手机号,学长可能也有他自己的事情,出了校园不远,我们就分开了。开学后,一切都是新鲜的,一个班级不过二三十个人,听说冷门专业一个班里人更少。同学都是世界各地的,开学第一天的自我介绍里,发现班里有十个是加拿大人,其余全是世界各地来的,欧洲人有五个左右,拉美有三个,中东地区有六七个,有两个黑人,剩下的三个中,有一个韩国人还有一个日本人,最后一个就是我了。大家都是说英语才能表达交流,教课的老师也都是cao着英语教学。可能和国内不同,简略一周下来,大致发现国外教学的不同,他们这边的学生比较自由没人管,这一条当然也并不能说明是好,主要还是进来的学生本身基础不错,所以才给了人们的错觉以为自由的教学就是好。他们主要还是注重实践,这从上课期间注重互动就能体现的出来,其余的则和国内估计都差不多。学生的年龄构成大家都差不多不是很大,所以总体氛围尚可。因为兴趣爱好的原因,当然也是男女不同的原因,我和罗婉各自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综合了学校留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