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里少一人,米皓和另一位员工连轴转一天,直到现在,才闲下来。米皓闲下来做的第一件事是找石米,想问她今天为什么没去店里。
沈芊垚一针见血,问道:“如果石米以往没在店里帮忙,你今天会来找她吗?”
米皓明显迟疑一瞬:“她休息的话,我肯定不会找她,打扰她休息。”
他好像说得很有道理,只是那迟疑的一瞬间让这句话看起来不那么有信服力。
沈芊垚嗤笑一声:“她早上说有急事回家一趟,可能很忙,没有看到消息。”她认为石米的事情还是应该石米去解决,作为朋友,自己不应该在对方不在时越俎代庖,说其他话。
米皓明显不满意这个说法,但他也无话可说。打了招呼后准备离去,沈芊垚想想,多问一句:“米皓,石米说她在考虑结婚,你知道吗?”
米皓已经退到门外,略作停顿,点点头,留下一句“我觉得我们还小”离开了。
两人一直站在门边说话。
米皓这个男生长得清清秀秀,双眼皮薄嘴唇,五官棱角分明,小帅小帅的,是小女生喜欢的类型。也难怪石米会喜欢他。
也许,石米在nai茶店帮忙这一行动,也被米皓算在了自己的恋情受益中。不然他为什么昨晚不联系石米,早上不联系石米,nai茶店忙完了才第一时间联系石米呢?联系对方也不是担心对方出什么事,而是问她为什么没去nai茶店。
眼见米皓离开,沈芊垚关门走过来,苏又芹拿起手机打字发她:“他看起来不像同。”
沈芊垚笑出声,调侃道:“我和你看起来也不像啊。”
我和你这三个字让苏又芹想起饭前的亲吻,热意从她脖颈处升起,蹿到耳朵处,蔓延到额头。她无话可说,端起碗认真吃饭。
沈芊垚视线瞥过她染上红晕的脸,笑着夹起一块鸡rou。
------
早餐店终于再次开业。
赶集日的原因,店里的早餐很快卖完。还未到九点,只剩下几个红糖馒头。
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拄着拐杖从门边走过来,她身后跟着一位年轻人,那年轻人背着个小背篓,一手也拄着拐杖,另外一只手牵着老人衣角,年轻人的眼睛半睁半闭,露在外面的瞳仁一片灰。
两人穿着洗得发旧的衣服,脸上干干净净的。
老人停在蒸笼车前,开口询问的声音很小,发音清晰可闻:“还有馒头吗?”
翠姐在屋里厨房收拾东西。苏又芹戴着口罩点点头。
老人反手抓住年轻人的手,小心翼翼问道:“我们可以坐在这里吃吗?”
苏又芹心里一软,从蒸笼车后走出来,口罩拉到下巴,她笑着将蒸笼车边的板凳挪动一下,让老人牵着年轻人进屋。
老人连连说谢谢。
翠姐在厨房看见,走了出来。
苏又芹用竹盘装了三个馒头送过去,翠姐凑到她身边小声说:“粥已经卖完了。”
店里粥是免费的,豆浆和牛nai要钱。苏又芹指指豆浆,翠姐连忙去盛来两碗,送到一老一少桌上,顺便大声问:“老妈妈,你吃腌萝卜吗?”
老年人拿起馒头塞到年轻人手里,摆摆手,声音大了些:“我听得见,耳朵不背,但是咬不动腌萝卜。这样就可以了,谢谢你啊,年轻人,你们不嫌弃我们坐店里。”
翠姐咳一声:“老妈妈,开店做生意,来客是福,什么嫌弃不嫌弃的。”
老人摇摇头,撕着馒头吃:“老了老了,带着个瞎子来赶集,好多人都嫌弃我们。就连儿子儿媳,都不让我们上他们屋子去咯。”
她语气感慨,说得心酸,但又不怎么难过,像是已经接受了这些事情。
苏又芹听得难受,她想起自己的nainai,如果nainai还在,和这位老人的年岁应该相差不大。
翠姐和老人一句接一句地聊着。
这眼盲年轻人和老人没有血缘关系,只是住在同村。父母都去世了,只有姐姐和弟弟。
村子里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或者买了房子在镇里或者市里居住,留下的都是老人、孩子或者残疾人。
盲眼年轻人和老人家在一个院子里,院里还有其他几位老人,大家平时常常在一起吃饭做事儿。一到赶集日,老人们会轮流带盲眼年轻人来赶集。
“出来走走哇,他才三十几,不能老待在沟里。”老人见盲眼年轻人只顾着吃馒头,将豆浆碗端起来递给他:“喝点汤,别噎着。”
好在几位老人身体比较健朗,他们的孩子多多少少会给家里拿点钱,盲眼年轻人的姐姐姐夫弟弟也会给他塞钱,住得近的“老”和“残”互相帮扶着,能把日子过下去。
“说我们过得不好吧,我们还能吃饱穿暖,也没病。我们村子里还有人得了癌症没法治,每天在家里疼得打滚,那才惨呢。”老人吃完一个馒头,同翠姐说着话,等年轻人吃:“还是你们好,住在街上,每天热热闹闹的……”
苏又芹听得十分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