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想,好像称呼他们为「中原人」确实有几分不合适。
宋青远见达兰台低头沉思,也不再说话,他知道达兰台是个聪明人,自会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他知道现在大部分人心里都是和达兰台一样的想法,即使将来赫连泰把通、渠一地都割给漠北,但对于他们来说,那里的百姓仍是与他们不同的中原人。而中原百姓也不会对「漠北人」这个身份产生什么认同感。
只有宋青远知道,这份认同感有多么重要。若是他们双方都相互不肯接纳,那么通渠一地就永远不会真正属于漠北,甚至将来爆发更大的矛盾也未可知。
而宋青远最开始叮嘱连提一定不能纵容下属伤害平民百姓也便是出于这一点。
南周过了十几年由盛转衰的日子,这几年愈加的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更是让边境的百姓们也过得苦不堪言。
宋青远无意做救世主,但若是让通渠一地的百姓过得更好一点,能加速他们与漠北的融合的话,他也不介意的暂时扮演一下这个角色。
而做到将通渠一地彻底归属漠北,首先便要改变达兰台这些人的观念。
像他这样这样一口一个「中原人」显然是不行的。好在达兰台也迅速明白了宋青远的意思。
他虽不懂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但既然宋青远说让他们把那些人都当成漠北的臣民看待,达兰台就一定照办。
毕竟宋青远的能力是众人都有目共睹的,连他们王上都要听宋青远的吩咐,他达兰台哪里来的自信违拗。
那殿下修建这条官道,也是为了拉近两地之间的关系?达兰台一瞬间福至心灵,立马便明白了这条路的用意。
是。宋青远一脸「孺子可教也」的神情,又补充道:而且,通渠一地也产粮食,他们也需要我们的食盐、牛羊rou。
还有豆油、葡萄干、曲辕犁、肥皂、羊毛布匹
现在漠北生产的许多东西都是百姓们的生活必需品,有了这样一条官道,百姓间的贸易往来频繁,何愁不能尽快融合。
而他之前考虑过的豆油作坊,现在也可以直接建在在通渠一地。
中原的百姓不像草原人民,有足够的牛羊炼制荤油他们平常极少能见到油星,之前宋青远就考虑过将榨成的豆油卖向南周,但碍于运输困难,只好无奈作罢。
现在若是将豆油作坊建在通渠一地,不仅能让当地的百姓有油脂食用,还能卖向其它地区再赚一笔。
现在就等赫连泰那边与他们议和,将这一片地方都正式划给他们,宋青远就能开始施行自己的计划了。
那殿下可要现在就开始让人准备修路用的东西?深知宋青远做事风格的达兰台不由开口道。
若是漠北王那边顺利的话,赫连泰应当就在这个月便会向我们议和,最迟到下月初,便能开始修路了。
宋青远估算了一下时间,吩咐达兰台:你先派人去一趟水泥作坊,让他们这几天便开始往木和部落运水泥吧。
这样一来,还能省下一来一回运输水泥的十来天时间。
至于其它的工程,反正他们有黑火药这个大杀器,修起路来那更是省时省力。
达兰台领了命令,却不急着走,而是站在原地问道:殿下还有什么吩咐吗?
他深知宋青远若是只为了这一件事,断不会让自己专门过来一趟的。
果然,达兰台便看到宋青远看着舆图对自己道:之前在开辟茶园时,都是负责开山的士兵将领负责工程进度,但等到将来,修路这样的事会更加频繁。若还由将领代管,恐怕也不太合适。
去年春天,在修建水库等一系列水利设施,还有修建新城时,宋青远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漠北并没有专门掌管此事的官吏,但因为当时是他在负责此事,因此就只临时提拔了几个管事作罢。
而随着漠北的发展,这样的事将来更不会少。但又不可能每次都让宋青远负责。因此,设置一个专门的部门掌管这项业务就显得迫在眉睫。
达兰台看着手里的图纸,也觉得这是个问题。将来若是又要修路又要建城的,总不能一直让殿下Cao持着。漠北也是时候建立一个专门掌管各项工程建设的部门了。
只是漠北从未有过负责此事的官吏达兰台有些犹豫地开口。
他倒不是说宋青远增加官职有什么不好,新城的官吏不也是用他提出的考试制度选的吗?
只是漠北之前从来没有类似的官职,这就意味着没有懂此事的人。从前只有一批负责修缮王宫的人,但都归给了内侍掌管,和宋青远需要的土木水利工程的人才也并不匹配。
若是贸然任命一个掌管工程建设的官吏,怕也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外行,反倒有可能把宋青远交代的任务给搞砸了。
达兰台担心的正是这个。
宋青远听出了他的言下之意,达兰台的担忧不无道理,他自己也清楚建立一个全新的部门不能一蹴而就。
但人才嘛,总归是要慢慢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