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之后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再回到文上,过渡的篇章几乎已经完事了,接下来会揭开亲征葛尔丹篇的序幕。因为是整本书的高chao,小珂需要仔细整理一下思路,所以可能进展很慢,在这里先行道歉。
老生常谈的还是希望大家能多多留言,给小珂提些建议,因为重日并不是小珂一个人的世界,我希望是大家意愿的集合。
☆、第20章
雍正三年,准葛尔汗国可汗葛尔丹策零即位,在短短的时间内联合了草原各部,再次拥兵与朝廷对峙。
去年是个灾年。幸亏胤禛及时开仓赈灾,各种物资和灾银又到位及时,才没造成太大损失。可对准葛尔部这样的游牧民族来说,天灾意味着食物的短缺,物资的匮乏,一部分族人的死去和一个很难度过的冬天。
所谓非我族类。即使汗国放低姿态请求大清的帮助,胤禛也必会让他们付出接下来数年的部分物资来交换来打压汗国。倒不是胤禛不仁慈不善良就想看着准葛尔的人统统饿死,而是满蒙之间关系向来微妙,准葛尔部又占据大清与俄罗斯的边界,若是不能掌控,那就只能毁灭。
从来,单方面的和平是不能达到的。要么势均力敌谁也动不了谁,要不然,就只能一方打服了另一方才有可能谈和平。胤禛有胤禛的立场,没有一个皇帝会善良到拿着百姓辛苦收获的粮食送给侵略自己国家的人。
而站在准格尔的立场上。蒙部人民多是狂妄不训,又骁勇善战。在他们看来,与其代代做大清的从属部族,倒不如反抗。这些年大清八旗的衰微也看在他们的眼睛里,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两方矛盾堆积,战争早已是不可避免的。表面上花团锦簇,实际上只是心照不宣罢了。
没有人对战争提出异议。一些世家子弟最近最喜欢的就是聚起来谈论这场战争什么时候打,谁带兵打,怎么打。
唯独胤禩听到消息时却是异常震惊的。
因为他前世根本没有听说过这场战争。
他死于雍正四年。可据他所知,雍正三年根本就没有这场战争,直到雍正四年他死的时候,也根本没有任何战争的苗头。
也就是说,这场战争是完全不可能预料的。
这是他死之后的事,而直到他死还没有打响这场战争,是否说明,大清一直没有获胜的把握,才将战争压了下来。
那么,大清现在就有获胜的把握了吗?
这场仗怎么打?谁来打?又拿什么打?
胤禩的脑子很乱,好像抓到很多他从来没注意到的疏漏,仔细一想却又觉得什么都没有。
一连几天,胤禩几乎都没有睡觉。任谁都能从他微锁的眉间看出他的焦虑。
战争并不是皇帝大手一挥说声“要打仗了”,将军就带着兵砍了敌方将领然后风光的班师回朝。派多少兵力,配哪个将领,哪个骁勇哪个油滑,哪个心细哪个鲁莽。粮草又怎么押运,从哪儿里押运,押多少,放在哪儿,多少人来驻守……有些细节细想来能累的死人。
因此,胤禩的焦虑在一群眼底泛青的大臣中,也只被当成是Cao劳过度。
但胤禛却知道,以胤禩的能力,单纯的劳累并不能让他露出不安的神情。
一日散会后,戴铎和胤禩留了下来。
胤禛看了戴铎一眼示意他先回去。他知道,是和小八好好谈谈的时候了。
戴铎走后,胤禛拉着胤禩让他坐下来,笑着说:“小八想和朕说些什么?”
胤禩顺从的坐在椅子上,愣愣的看他,眉头绞成一团。
胤禛对上胤禩的眼睛,忽然就明白,知道这是思维运转太快,才导致胤禩对外界的反应有些迟钝。这人必定是想了太多,心中的忧虑已经多到了他不知从何处才能说出口的地步。
有些自责自己让最心疼的人不安到了这个地步却。胤禛安抚般顺了顺胤禩的后背,拖过一把椅子拿着纸笔坐到胤禩对面,柔声说:“别急,你慢慢想,朕和你一起梳理。”
胤禩又愣了一会儿,才压抑着缓缓吐出一口气,声音干涩道;“你已经决定打仗了?”
胤禛一愣,“你不同意?”
“不是。”胤禩摇了摇头,“只是有些不放心。我从头开始问,作战的军需都准备好了吗?”
谈到正事,胤禛的神情也严肃起来。“准格尔缺粮,一定会有抢劫粮草的事,把这些损失都算上,我们的粮草也应该是足够的。”
“我不是说粮草,我说的是装备。我们的弓、剑、铠甲都是好的,可我们的战马比起游牧民族却差的远些。你想说我们有□□和大炮,可准格尔就一定没有吗?准格尔贴近俄罗斯,你如何能断定俄罗斯不会暗中支援准格尔?”
“当年老爷子太过固执,总以为那些洋人只是会些稀奇的玩意儿,登不上大雅之堂。他们总想着一群骑兵比步兵厉害,却想不通骑兵和Jing通火器的骑兵哪个厉害。现在就是想改,我们的□□比起那些夷国也已经落后太多了。”胤禩看了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