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他媳妇儿让孩子到门口看看你爹回了没。
孙捕头远远的瞧着他儿子手舞足蹈的大喊,‘娘,你爹来了,你爹来了。’他媳妇急忙放下锅铲,到了门口,开口就叫爹,两人都闹了个大红脸。
‘傻孩子,这是你爹。’孩子懵懂的道:‘你爹?’“孩子多大的时候?”宋镖头突然出声。
难得听到宋镖头开口,孙捕快笑道:“两岁。”
两岁?
宋镖头抵着头,似乎陷入了回忆。
“我家孩子说话晚,我姐家女儿一岁就会说话了。”
赵秋意接过话说:“男孩儿比女孩儿说话晚,是正常的。”
“是吗?那就好。”
马儿跑累了,前面有条不大的河,他们决定去那里补些水。
顺便让马儿吃些草,人也吃些干粮再上路。
“还有十五里路就到最近的驿站,我们可以多休息一会儿,不急着赶路。”宋镖头长年走镖,这条路,他也是走过几次的,对路线很是熟悉的活地图。
看现在的天色,在天黑前还能赶二十里路。
赵秋意拿了些盐巴花椒面之类的东西出来,说:“你们可以在这河里抓到鱼吗?光吃干粮太难吃了。”
孙捕快笑道:“可以啊,下水摸鱼我最在行了,等着。”
宋镖头扯了扯嘴角,道:“我去前面山坡上捡些柴火回来。”
“行,我看马车。”
三人分开行动,孙捕快的鱼很快就抓回来了,两条不大不小的鱼,三个人不够。
抓回来丢给赵秋意后,他又下了水。
赵秋意拿了小刀子出来刮去鱼鳞,给鱼开肠破肚,然后拿了树枝串起来。
可这时,突然看到一队人马匆匆经过。
走在前面的几个人骑马,手上握着明晃晃的刀,甚至滴着血。
后面的马车拉着粮食,有不少人步行跟着。
孙捕快很快捉来了第三条鱼,他看着那些人,表情愣了愣。
对面的人似乎有所察觉,向他们看过来。
为首的一个人,甚至停了下来。
赵秋意面色一惊,这些人,拉着货物,可不像商人,更像是匪寇。
他们遇到了匪寇?
“你们是什么人?”对方拿着刀指着孙捕快。
孙捕快冷着脸大声道:“我乃……”
第342章 沿途难民
刚开口,被身后一人一把扯到后面。
那是捡柴的宋镖头回来了。
“我们只是路过,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宋镖头淡淡的说。
为首的人骑在马上,眯着眼打量着他们三人。
一个小妇人,一个脱了衣服下河摸鱼的鲁莽汉子,一个看起来江湖气息浓烈的男人。
那男人右手上长着的厚茧表明,他是个长年拿剑的练家子。
这样的人穷,难啃,没人愿意招惹这样的人。
他冷撇了他们一眼,招呼兄弟们继续前行。
等他们走远了,宋镖头回身给孙捕快解开xue道,他才得已说话。
“憋死我了,宋镖头,以我多年的捕快经验,这帮人是匪寇啊。看他们那几大马车,怕是刚洗劫了商队,或者村庄。”
宋镖头没说话,堆柴升火去了。
孙捕快:“……”
赵秋意叹了口气,说:“孙捕快,我也看出那是匪寇了。”
“那你们……?”
“人家那么多人,我们又打不过人家,知道又如何?”
“这……”她说得也在理呀,孙捕快长叹了口气。
“唉!只要一打仗,匪寇们活动就频繁了,遭殃的总是百姓。”
这时,宋镖头转过头来说:“到了驿站告知朝廷即可。”
他们发现越靠近边城匪寇越多,越乱。
甚至在接近边界的城池出现不少难民。
有把子力气的壮年男人成了匪寇,女人孩子被当成货物贩卖,而没人要的老弱病残,就只能沿路乞讨,苟延残喘。
这是真实的,战争年代的古人生活。
赵秋意生活在浔阳的时候还未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亲自接触后,才发现现实是那么的触目惊心。
他们要赶路,面对这些难民,她只能袖手旁观。
“希望能早日结束这场战争。”孙捕快说。
再次离开休息的驿站,继续向边城进发,沿途的难民越来越多。
他们中途休息时,吃着干粮,碰到一群难民经过。
大家停下来,就盯着他们手里的食物看。
孙捕快和宋镖头都摸上了身旁的兵器,用这个动作警告他们。
赵秋意拿着饼子进了马车里。
被人流着哈喇子盯着的滋味儿不好受,她的内心不够强大,这种情况下没办法将饼子吞下去。
“大爷,给我们一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