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小会儿,出去找人的唐董率先找了一圈回来,他看到苏忻已经回来问了几句,了解情况后告诉苏忻以后在外面要做什么得提前告诉大家,就没有再多说了。
然后是亮子,以他的立场当然更不可能说什么,憨憨一笑坐在了唐董旁边。
最后才是唐熙,尽管出去找人时说的是一人找一个方向,但他把整个寺庙都找了一圈才回来。
唐熙小跑这过来,看着坐在座位上的苏忻,他立马冲过来拉起苏忻打量了一圈,:“忻哥儿,你去哪里了,你知不知道你突然不见,阿姆都要急死了!”
刚才唐熙快速找遍了整个普方寺,大冬天的他额上冒出了一层细细密密的汗,看得出来是真的很着急。
苏忻觉得对不住他,可他刚才出去做什么又不可能提前告诉大家,只能继续把刚才那个故事又说了一一次。
马上就要年满十五岁,苏忻早就不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了,今天这事虽然他做得不是很好,但是毕竟事出有因。
唐熙除了在刚见到他的时候激动了一下,坐下之后还是慢慢缓和了下来,只是他把苏忻盯得更紧了。
初二这天就这样过去,逛了庙会,苏忻悄悄地捐了香油钱,还在庙会上有一些收获——想到了能够让字糖的买卖长期做下去的法子,回去之后他只要费一番功夫把佛字糖给做出来就行。
初三这天,若是按照苏老夫人的话,他们一家子应该再回趟苏家,但是苏高平并不想就那么听话。
按理说他们一家初二这天已经算是回了苏家了,既然礼节什么的已经做到了,那他们就没有必要再回一趟,讨不着好不说,还会挨骂。
于是,苏高平继续在家休息了一天,陪着唐熙整理家里的事。
这天晚上,苏忻在晚饭后去了一趟唐家,同小舅舅唐董商量他的新想法。
唐董听了苏忻说的法子,两眼放光地看向他这个以前不起眼、接触之后才知道主意很多的小外侄:“忻哥儿,你这主意太棒了!”
卖东西去佛寺的,要么是香烛纸钱一类同祭拜有关的物品,要么是衣裳、饭菜这些同和尚们吃喝生活有关的东西,从来没有听说过卖糖的,更不用说他们这个糖还是带有“佛”寓意的糖!
唐董听完很快就意识到了这样做的好处,就算分文不赚,等忻哥儿的佛字糖做了出来,他也会使出浑身解数,说服普方寺的那些光头!
苏忻有点不自在地搓了搓指尖:“小舅舅,我是听了在庙会卖咱们字糖的小贩说了后才有的灵感。”
他今天能够想到这些,确实是因为那个小贩,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他来自后世,见过了各式各样的促销手段。
苏忻有自知之明,他的学历不高,普通大学毕业,毕业后自己开了家小店卖糕点,对金融、商业并不了解,真的光凭他是不可能想出来这些办法的,他只是幸运地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罢了。
唐董不知道这些,他看着苏忻的眼神赞赏中又有点可惜:“你这孩子太适合做买卖了,又有手艺还有头脑,要是不是你是哥——”
后面的话唐董骤然收住,但是苏忻知道,他想说的应该是可惜自己是个哥儿,不能独当一面,以后得嫁人,相夫教子。
对此,苏忻没有解释,他一脸似懂非懂的样子,装作没听明白唐董话后的含义,反正他现在还不到议亲的时候,前面还有大哥和小舅舅顶着呢。
初四,唐记布庄和唐记小食再次开门迎客。
福字糖之前做了不少,年前还剩下一些没卖完,这些剩下的继续卖,年已经过了苏忻决定不再做新的,开始研究佛字糖。
在苏忻试着做佛字糖时,椿婶没事做,就去了亮子那边一起做四季字糖存下来,保证等佛字糖研究出来了后,有足够的四季字糖让他们都可以腾出手来做佛字糖。
另一边,位于崇安县城外的姚家庄子,在初三这天晚上,终于等来了他们的表少爷。
宁蔚初二就从京城出发,用了两天时间,赶在初三晚上到了崇安县,他到姚家庄子时,姚老夫人还没有睡下。
既然宁蔚回来了,那她自然就要等着同宁蔚说说话再睡。
宁蔚年前到京城那天也是晚上,他到了宁家既没有长辈等着见他,他也不想去见哪个长辈,回自己的小院洗漱了就早早歇下。
而回到了洛南省,他知道姚老夫人肯定会等着他,所以他只快速冲洗了一番,整理好仪容就赶紧过去,不让老人家久等。
姚老夫人一看到宁蔚就皱起了眉头:“看你这风尘仆仆的样子,是不是半夜三经也在赶路?我一个老婆子整日都是闲着,你早一日晚一日回来有什么差别,别仗着年轻就随便折腾自己的身子,等老了才有得罪受。”
面对老人的关心,宁蔚并不觉得厌烦,解释道:“姑祖母放心,我晚上休息了的。”
“少唬人了,老身的眼睛还没瞎,你这满眼的红血丝,是休息好了的样子?”姚老夫人气得在宁蔚的手背上抽了一下,“老实说,你什么从京城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