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瑜解救了唐熙的为难,摸了摸苏嘉脑袋上的小揪揪,说道:“因为有小舅舅在,你二哥的话会让爹难做。”
“会吗?”苏嘉更加不解了,“那为什么爹爹还会单独找小舅舅商量事,不让我们去听。”
苏嘉最近开始意识到她是家里的一员,对家里的事表现出了比以前更多的关注,对爹爹单独找小舅舅说的话挺好奇的。
想了下,苏瑜解释道:“爹会和小舅舅商量事情,与咱家单独商量事情并不冲突,回不回苏家是咱们家内的决定,小舅舅不管帮忻哥儿劝爹,还是站在爹那边劝忻哥儿,都不太好。”
第047章 残废之说
苏嘉听着半懂半不懂,她有些话能够理解,有些不太理解,只觉得大人的关系真复杂。
同苏嘉大概说明白了怎么回事,苏瑜没有继续更详细地解释,有些话等苏嘉长大的过程中,会慢慢地明白。
几天时间很快过去,苏高平和唐董没有在他们的主意定下来之后就对外说苏家三老爷回县里来了。
因为苏高平这时候对苏家还有一丝期待,想着看看他们会怎么对外说他的事。
可惜,苏家没有理会到他的好意。
明明中秋节那天,苏高平就先回过了苏家,这么几天过去了,苏家一直没有对外澄清苏高平的近况,好像那天苏昌远出现只是一个错觉一样。
对此,苏高平心一狠,让唐董开始行动起来。
唐董做事不含煳,立马就让那群还愿意跟着他的兄弟们在吃茶喝酒的时候同人闲聊,说他们在董哥家看到了苏家三老爷。
苏家在崇安县算不上会让人刻意关注的家族,因为苏家说大不大、也算不上有传承底蕴,就是一般的富户。
可是苏家三老爷的事县里人大多数知道一些,原因是官府。
出了事后,县衙立马对外做出说明,告诫所有人附近有山贼,以后大家到外面去要多加小心,尽量结伴而行。
苏高平那时候被官府的差役作为例子给大家说了,所以,大家听着说苏家三老爷活过来了,都对这事非常感兴趣。
一传十,十传百,苏高平还活着的消息就被大家传了出去,从茶馆酒肆传到了大街小巷。
苏家三老爷能够从穷凶极恶的山贼手上死里逃生,这运气可谓是太好了。
但是苏家三老爷的运气没能一直好到底,据说他在逃的时候滚下山,身上多处受了极重的伤,大概下半辈子只能躺着过了,不能再站起来。
这种大户人家的老爷出事,好运气死里逃生,却又倒霉成为残废的故事,不用任何人推波助澜,就能成为所有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可是过了好几天,苏老太爷才从铺子的伙计口里知道这事。
苏家铺子的伙计都是苏家的家丁,他们是知道自家三老爷还活着的消息的。
可当客人满脸好奇地问起他们,他们三老爷是不是真的残废了时,伙计们都傻了,完全不知道怎么回答。
中秋那天,苏家不少下人亲眼看到的都是苏高平躺在躺椅上被人抬进屋,他是受伤了还是残废了,他们不知道啊。
而且,他们不清楚该为什么客人们会跑来问他们这个问题,在主子没有发话之前,他们可不敢随意回答。
苏家铺子的伙计支支吾吾的态度,满足了纯粹就是来看热闹的客人的心思,他们从伙计的神态、语言解读出来了他们认为的答案——苏家三老爷真的残废了。
天可怜见的,残废了就不说了吧,能保命就已经够好运的了,但是残废了之后不敢回家,只能跑去夫郎的娘家住,这就太惨了点。
说什么担心身子好不了,不想连累家里人?
一家人哪来什么连累不连累,难道不是苏家嫌弃苏三老爷废了?
不然为什么会有人说,苏三老爷中秋当天是回了趟苏家的,只是立马就离开。
之后这么多天苏家没有一点动静,没有对外说这个消息,大家居然是从唐家听说的。
还有一点,在苏三老爷回崇安县之前,苏家就已经把他的遗孀和孩子们赶出了苏家,这态度还表达得不够明显吗?
知道了这件事的人已经非常自觉地把唐熙带着苏忻他们离开苏家一事,理解成了是苏家赶人,选择性地忘掉了当初唐董带着人守住苏家的情形。
话越传越离谱,当伙计们意识到不对劲,往掌柜跟前说,掌柜再告诉苏老太爷时,县里过一半的人家都知道了:苏高平大难不死却残废,苏家嫌弃他,把他赶去了夫郎娘家。
苏老太爷听说了之后,气得差点当场翻白眼晕过去,外面传的都是什么屁话!
说起来,苏家没有对外正式说苏高平回来的消息,不能完全怪罪苏老太爷,但他的态度正是导致了这个结果的直接原因。
苏高平回到苏家的当天,他一听说唐熙他们不在就离开苏家,把苏老太爷气得不行,中秋那天晚饭他都没吃下去,好好一个中秋节满肚子都是气。
所以,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