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热点传递、大夏法制、地方文化、知识探索、小说连载、读者来信之类,内容琳琅满目。
这份报纸上的头版头条正是除夕时的保和殿赐宴,用记述的手法将表演、宴席以及自己那天说的话都活灵活现的写了出来;近期要闻和热点传递则是摘抄的一些关于战事的邸报内容;天授法制那一栏并没有呆板的写法律条文,而是写了顺天府判的一桩杀邻案,上面详细记载了每个人的证词,最后再总结性的点评究竟哪里触犯到了法律。
虽然涉及朝政的事情不多,但胜在生动活泼,看报的时候还能学到一些东西,文禛只是随便翻了一下便觉得十分吸引人,比起枯燥的邸报有趣多了。
等他看到地方文化和知识探索版块的时候,文禛忍不住眯上了眼睛,震惊地道,这上面写的可是真事?
回禀皇上,微臣使人去山东探问过,确实是真的。宁云晋见他终于发现了关键,忍不住松了口气。
这期他将两个版块弄成了关联形势,地方文化介绍的是山东新汶,里面除了介绍这里的风土人情,还提到这里有一种特殊的煤,并以野史的口吻写到曾经有人用这种煤代替木炭冶铁,产量与铁制都有明显的提升。
在知识探索中就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延伸,设想如果能够利用这种煤重新研发一种冶铁方法,是不是能够让冶铁规模得到提高。
飞快地看完上面的设想,文禛心中又激动又震惊地将那报纸攒成一把,连道,你这孩子,你这孩子!这样的消息怎么可以发出去。
宁云晋一脸无辜地道,微臣想着民间有那么多冶铁厂,也许有人看到上面的消息愿意去试验,若是真的能成功,岂不是大夏之福。
文禛无奈地望着他,也分不清这小子是装傻还是真傻。
虽然自前朝开始就以民营冶铁厂为主,但生铁可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有改善工艺的方法自然要把握在官府手里,怎么可以让民间的冶铁厂知道。这法子若是不成倒也罢了,如果是真的又被敌国知道了,岂不是大憾!
即使大夏已经是世界性的产铁打过,可现如今的冶铁厂产出效率都不高,即使是大规模的厂子平均每人产铁也不足三斤,少得可怜的生铁产量要同时满足民间农具制作,还要扩充军备,实在是有些捉襟见肘。
这样能影响国运的事情,即使以文禛的心性也忍不住淡定不了,他来回踱步,问道,这事可不能儿戏,你确定这消息属实。
宁云晋正经地道,皇上放心,微臣知道这事关重大,特地找爷爷帮忙找人求证过,确实千真万确。
文禛望着他,心中暗道这小子还真是个宝,性格讨喜不说,又满身福气,只是儿戏打探消息而已,还能打听到这样的事。
他原本还想借着闻香居的事情让这小子锻炼下手腕,毕竟里面牵涉到了皇子,一般人都会觉得不好处理,现在看来倒不用让这等小事耽误了正事。
这样一想文禛便和善地道,既然如此你最近便一心做好报纸,再配合朕的人调查这种特殊的煤炭,其他小事便不用管了!
闻香居的那摊子小事被人接手,宁云晋今天进宫的所有目的便都达到了,他自然是笑颜逐开的答应了。
出了皇宫之后宁云晋也有些压抑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报纸这种起到喉舌、信息流通作用的好东西不提,能够将焦炭炼炉法推销出去便算是天大的好事!
与阳澄那个时空一样,自从前朝研究出苏钢冶炼法之后,华夏的钢铁业就一直领先世界,这种冶炼法甚至到了民国时期还有厂子在使用,可见这种冶炼法的先进。
曾经有外国专家说过,在中世纪,除了中国,没有什么地方能供应足量的铸铁和钢。
然而就在英国人发明出焦煤炼铁技术后,使得西方国家在钢铁冶金技术上迅速发展,超越了华夏,最后使得英国用煤和铁武装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
虽然自己很多后世的东西都只知道大概理论,但是华夏从来都不缺能人志士,只要自己通过报纸提出理论,总会有人能够研究出来的,这样潜移默化几年,即使短时间推动不出大夏的工业革命,但是总会对国家有好处。
之后的日子宁云晋便不得闲了,先是配合文禛派来的人辨认出焦炭,接着他就开始和内务府、户部、通政司派来的人联系,开始制定办报纸的章程。
由于是皇上亲自督办的,这些官吏倒也没多为难宁云晋,加上他的银子攻势,各个衙门都一路为他大开绿灯。手续资料齐全之后,印刷便更不用宁云晋犯愁了,这年头活字印刷术早已经大量运用,多的是印刷熟练工。
冯成志暂时被任命为《大夏杂报》的第一任社长,之前他雇佣的那些人则成了第一批记者,宁云晋自己可懒得管这摊子事,不过由于还没找到合适的人安排定稿,只得先客串一下主编。
短短十天时间宁云晋主编的第一份报纸就印刷了出来,每份只卖一钱,这个低廉的价格让内务府和户部的人都觉得太低了,这什么时候能回本呀!
可惜他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