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报,言而无信,还狼子野心。”非君子,非仁者,非王者。
周淮一愣,便Yin阳怪气的说道:“睚眦必报?言而无信?怎么,你这是在为周灏鸣不平?还是担心着他的死活?那等我属下抓住他后,就把他送你。不过,到时我可不保证他究竟是死是活了。”
长公主没有理会周淮莫名的醋意,只沉寂在自己的思绪里,不再理会周淮。
她很早就知道周淮生性凉薄自私,凶残成性,从不把别人的死活放在心上,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周淮如此Yin晴不定翻脸无情,还是让她心惊胆寒。导致她看向周淮的目光也深幽难明。早已经不该有所期望的,也该下定决心了,不是吗?
长公主想到武明泰这些年千方百计用尽手段才搜罗出那么多真才实学的鸿儒,却千里迢迢送来西北教导周淮,最终还是没能把她给掰正过来就不禁摇头苦笑。看看现在的周淮,别说‘孝悌忠信’‘尊师重道’了,晚几年走上邪门歪道都是上天有好生之德。
“你果然是个祸害。”长公主轻轻叹息,语气里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惋惜。可那垂敛的眸中却有种危险的冷光在跳跃闪烁,沉沉浮浮,然后眨眼间又消失无踪。
再次重逢,长公主的心里悲喜交加,心中也有一堆的疑问想问周淮。可是,自从那日被周淮强吻过后就晕倒的长公主,在醒来后就有些恼羞成怒。每次见到周淮,表面虽然镇定从容,看不出任何异常,但心里却像打翻了五味瓶般五味杂陈。再加上她此时抱病在身,却时时刻刻忧虑着景国现在的内忧外患,又无力力挽狂澜,不免时常忧思感慨。
但偏偏她此时此地无人可诉,她却又好强,不愿在周淮面前长吁短叹,愁眉不展,最后便只有郁结于心。所以纵然周淮百般小心照料,可短短几天,长公主整个人便已经清减憔悴下来。
而周淮看她这一病后气喘神虚,不胜娇弱,难得的放软姿态,常常关心,时时哄着。可长公主怕她心思不纯会乘人之危,还嫌弃周淮把她当普通娇弱的女子般照顾呵护,腻歪的让她十分不自在,就更是对周淮横挑鼻子竖挑眼。但每次没事找事的冲周淮发完火,就想到对方愿意如此压着脾气对自己温和以待,而自己无以为报,将来还可能会在她背后捅刀,心里就不免有些愧疚。理智和个人情感的不断挣扎碰撞,更是让她万千思绪涌上心头,剪不断,理还乱。
长公主近日思绪不宁,周淮心思敏锐,怎会察觉不到这几日长公主情绪的变化。若是以往,别说像现在这样搂抱,稍稍靠近,长公主都会不动声色间距离,两人间的碰触都是屈指可数。
此时的周淮一面欣喜于长公主对自己态度上的隐隐变化,又一面暗暗戒备对方的改变。
因为她们都是两世为人,经过了生活的打磨,知道人情冷暖世事无常。早已练就了一颗刀枪不入的心,在万丈红尘中,强大自立,披荆斩棘。那种不经世事的单纯,早已不属于她们。她们都已经变成遇事从容,揣摩真假后权衡利弊的‘大人’。所以,任何脆弱都只是暂时的,可任何改变却是会惊天动地的。
第68章
“你说你不想开启战争,可你给了所有人积极备战的错觉。”
长公主说这话时,眼睛却在不动声色着观察着周淮的神色,她可不信周淮如她嘴上所言无造反之心。虽然她前世也造过反,但那是她武家的江山。若周淮造反,那这江山可就改姓了,所以她不得不防。
“我是真的不想发生战争,但有许多人在推波助澜。”
长公主目光冷凝。推波助澜?那下一步,是不是就是要黄袍加身了?
窝在小寺院房中不愿意出门的周淮说完,看长公主沉默不言,还挥了挥手上的文件,故意气她:“比如这莫子期就是其一,看他发来邀功的信笺,真是文章锦绣花团锦簇啊,想不想看看?”
那叫辞藻华丽!长公主有些无语。而且她不用看那些东西也知道,那润色出来的委婉曲折的外交词令,在周淮这里就是一堆没有错误的废话。虽然得体中听,但那只是敷衍应付那些悠悠众口罢了。
比如西北与羌国开战的官方说法是:羌国派人刺杀景国圣女周淮,人证物证俱在,还拒不承认,罪不可恕。总之一句话:西北诸将领对羌国的所作所为表示‘是可忍孰不可忍’。
而昭国派兵攘助的外交书上写的更是光明正大,正气凛然。一脸哥俩好的告诉所有人,昭国与景国和平建交已久,早已结成了肝胆相照牢不可破的盟友关系。而现在盟友受欺,那不仅仅是要表示‘谴责’,还当倾兵相助。简单点说就是:重情义的昭国人在兄弟国受欺时,绝不会袖手旁观。
不知道的,还真的以为景国和昭国的关系有多么的真诚纯粹。而周淮对这些不以为意,随便扫了眼就拿出私章盖上。若不是现在多了个‘周淮’出现在世人眼中,怕‘有心人’知道后借机生事,昭国这样的信笺都不会送来给周淮过眼。
所以,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究竟为什么打仗,但在外交公关上,却是各执一词,各诩正义,然后引经据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