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噤若寒蝉,朱允炆扫视了一下底下的众人,决定先由自己打破这压抑的气氛。
&&&&“燕军渡江驻营龙潭的消息各位爱卿应该都知道了吧。昨日有人上奏,建议朕弃城去往南方暂避,呵呵,未战已气短,难怪朕的百万大军皆付诸流水。此事列位怎么看?”
&&&&“这……”
&&&&齐泰与黄子澄未归,底下众人面面相觑,踌躇不前。
&&&&“皇上,”这时一个书卷气十足的文官迈着稳健的步伐从百官中站了出来,恭敬道,“微臣以为,此时言弃城,为时过早。京城乃太,祖皇帝亲自督建,城墙用花岗岩筑成,坚固无比,且城内还有十万大军,燕军要攻进来也非易事。那反贼朱棣虽善攻,但攻城却不一定行。当初铁铉率残兵能固守济南城不被破,今我等由皇上亲自坐镇,朝廷上下一心,定能保住皇城不失。”
&&&&这位文官就是当年在市集与康青鸾有过一字推敲的落魄书生,方希直。希直是他的字,他的名字叫做方孝孺。这位太,祖皇帝在位时郁郁不得志的书生,在建文帝即位后,就被召至天子脚下委以重任,如今已是翰林学士。
&&&&朱允炆万万没想到,在此危难时刻,居然是个书生在殿上慷慨进言要守城,心中十分感动,他继续问道:“若城池被燕军攻破,又该如何应对?”
&&&&方孝孺大义凛然道:“臣以为,若京城沦陷,皇上应为江山社稷而死!臣誓死追随!”
&&&&这时,徐辉祖也站了出来,毅然拱手道:“臣也愿率军守卫京城,力战到底,誓死追随皇上!”
&&&&“好!”朱允炆很是欣慰,两位大臣的忠义之举令他深受鼓舞,激昂道,“那就请诸位爱卿同朕一道守卫京城!”
&&&&深夜的燕军大帐内灯火通明,朱棣正与诸将商议着攻城良策。
&&&&“王爷,”朱能率先禀道,“今晨刘保、华聚已从京城处打探回来,朝阳门一带守军松散,可以作为攻城的突破口。”
&&&&朱棣沉默了一会,回道:“朝阳门靠近皇城,应该重点部署防卫才对,这恐怕是对方故意迷惑我们的伎俩。建文帝曾派人外出募兵勤王,京城现在是兵马集结之地,我们切不可大意轻敌。”
&&&&众将赞同地点点头。
&&&&“其他十二门呢?情况如何?”朱棣问道。
&&&&朱能回道:“总体说来,对方的防守都没有我们事先想象的那么周密。王爷,他们还打探到了防守金川门的将领,此人可是我们的老熟人了。”
&&&&“哦,”朱棣挑眉,饶有兴致道,“是哪个老熟人?”
&&&&朱能看着自己的主帅,清晰地说出了那人的名字。
&&&&“曹国公,李景隆。”
&&&&朱棣眼中闪过一道杀气,当下便拿定了主意,他咬牙切齿道:“冤家路窄,咱们就从金川门攻城,拿李景隆的人头来祭旗!”
&&&&大帐后方倒映在屏风上的纤弱身形动了一下。
&&&&“王爷,”丘福上前一步拱手道,“李景隆这厮虽是鼠辈,可他毕竟是国公爷,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把守的金川门朝廷必定派了重兵,我们确定要从这入城?您是否再斟酌一下?”
&&&&“当初他围攻北平的时候带的兵还少吗?”朱棣嗤之以鼻道。
&&&&“王爷,攻城不比平地作战,若对方人数众多,城门久攻不下,对我们的损耗会相当大。此时我方将士虽然士气正盛,可毕竟连续数月长途奔袭作战身体疲惫,一旦城池久攻不下形成拉锯,形势就大大不妙。若对方再组织起有效的出城反击,那……”
&&&&“哎,丘将军不必多言,别人我不敢说,但李景隆实在不足以多虑。本王主意已定,将军不必再多言。”朱棣打断了丘福的进言,站起身看向众将,铿锵有力地命令道,“众将听令,明日随本王一道攻下金川门,直取应天府城!”
&&&&朱能与马和对视了一眼,他们知道个中缘由,明白为何朱棣不听劝谏执意要攻打金川门。可战事毕竟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是否再合计合计?随后二人齐齐看向道衍,而后者捋着胡须垂着眉,并未接受二人的目光。
&&&&主帅坚持,军师也无异议。众人只好作罢,领命退去。
&&&&待众将退下后,康青鸾从屏风后走了出来,朱棣轻揽纤腰将她拥入怀里。
&&&&“你战前素来会与大伙商议,倾听众人的建议,今日如此武断,是否会令他们心中不快?”康青鸾伏在朱棣胸前轻声道,“过去的事,我已不在意。你也不必为了我而刻意为之,一切还是以大局为重。”
&&&&朱棣收紧了双臂的力道,将她拥得更紧一些。
&&&&“伤害你的人,不管是谁,我都不会轻易放过。”
&&&&看着他眸中透出冰冷的寒气,康青鸾知道他都是为了自己,可还是忍不住劝说道:“为了大明能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