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nainai顺势往地上一坐,眼泪说来就来,不愧是有名的泼妇,简直唱作俱佳。族老看得嘴角抽搐,柳nainai的为人大家都是知道的,他们当年赶走柳歌母子的事情全村的人都知道,如今看他们母子有钱了,就想认回去,心里打的什么主意谁都知道。
“好了,你也不要再在这里闹了,当年你们分家的时候白字黑子都写得清清楚楚,以后两家互不相干,当时我也在旁边作证,既然柳歌母子不愿与你们一起生活,你们也歇了不该有的心思,回家好好过自己的日子。”
旁边的村名也都议论纷纷,都是些知根知底的乡亲,对当年的事情都一清二楚,看到柳nainai一家如此作为,都纷纷表示不屑。
柳爷爷看到族老及村里人都不向着他们,觉得没脸,拉起地上的柳nainai,带着全家人灰溜溜地回去了。柳母对着大家说道:“让乡亲们看笑话了,大家继续吃,不要客气。”众人纷纷表示无妨。
流水宴第二天,柳母和柳歌一起吃饭的时候提到:“儿子,以前家里穷,没有钱让你读书,现在宽裕了一点,母亲决定送你到镇上的学堂上学,你可愿意?”柳歌虽然在现代已经大学毕业,但不知道这个世界的文字是不是一样。现在自己只是个十岁的少年,而且从小都没上过学,家里也不可能有书本可供参考,所以柳歌也想去了解了解。
“母亲,孩儿想去上学。”柳母就说道:“既然你也同意,那我们明天就去学堂报名吧,刚好这几天是报名的日子。”第二天一早,柳母和柳歌坐张贵的牛车来到了镇上的学堂。
学堂不大,总共也就五六十人,分小班和大班。小班是七到十岁的儿童,大班是十一到十四的少年。教授文学及算数两门功课。母子俩来到报名处,交了学费。
夫子就领着柳歌来到了授课的地方看了一下,由于要过几天才正式开学,里面还没人,只看到一些座椅整齐得放置在课堂里。学堂占地面积不大,一共三间正房,左右两间作为课堂,中间是夫子休息和办公的地方。
院子里种了些花卉草木,倒是别致。领着他们的小班夫子是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文士,看上去文质彬彬,很有学识的样子。夫子姓韩,大家都叫他韩夫子。参观完学堂,柳歌就和母亲到镇上买些生活用品。办了流水席后,家里的米油盐等都用完了。还要给柳歌买一些上课要用的笔和纸。
开学第一天,柳母带着柳歌来到学堂,到学堂门口母亲就回去了。柳个来到课堂,有很多镇上的学生已经在自己的座位上了。夫子看到柳歌进来,就给学生们介绍了柳歌,要求大家以后多照顾一下他。
由于柳歌之前没有念过书,所以夫子把他安排到在学堂已经上了一年学的陈剑旁边。希望他能帮助一下柳歌。柳歌走到自己的座位坐好,对陈剑点头微微一笑,陈剑也是个十岁的少年,长得浓眉大眼,个头也比同龄人高,身体也比较壮实。
看到旁边对自己微笑的少年,也扬起了一个大大的笑容。夫子开始上课,教的是识字及一些诗歌。先复习了一下之前学过的字,让学过的学生重温一下,顺便教一下刚来的学生。柳歌一看那些字,原来跟古代的繁体字差不多,自己以前古文还不错,应该没问题。夫子把所有的字都教了一遍后,就要求学生们抄一遍在自己的纸上。
柳歌拿起手上的毛笔,一撇一捺地写了起来。用惯圆珠笔的人,真心用不惯毛笔。但小时候跟爷爷学过毛笔字,还算写得可以。
夫子过来查看柳歌写字,看到刚学习的柳歌竟然毫不费力地把所有的字都写了出来,而且下笔也挺有力,抚须赞叹道:“小小年纪就能写出如此漂亮的字来,真是难能可贵。”
陈剑也凑过来看柳歌写的字,果然比自己写得好多了,难怪夫子会如此夸奖。看身边小小的人儿,瘦瘦的,却这么聪明,对柳歌起了几分好感。
接下来是学习诗歌,夫子读一遍,让学生们跟着读诵,夫子看柳歌读得朗朗上口,心想真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一定要好好培养,以后为学堂争光,要是能得个功名那就更好了。
看大家对之前学过的诗歌都能流利读诵了,夫子就让每位同学自己作首诗。同学们跃跃欲试,各自写了些诗词出来,不过毕竟都还年幼,作出来的诗词大多显幼稚。
轮到柳歌的时候,只见他稍微沉yin了一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一念出来,跟其他同学作的诗一比,高低立判,夫子听到后也是心花怒放,“好诗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