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书网

喜欢本站请下载app,无广告阅读

分卷阅读17

+A -A

    独自一人走在路上,以为世上自己最坚强

    高瞻心里其实有好几个疑问很想跟袁祝打听打听,比如为什么她有生物学的博士,但要来自己的工作室打工。就这个问题,他问过张梦睫,张梦睫说面试的时候袁祝说她想暂时打

    高瞻和袁祝说话都带有浓重的北京口音。北京人说话时候明显的习惯是常用“您”这个字儿,长辈要用“您”,上级要用“您”,不认识的陌生人也要用“您”,只有比较熟悉的人之间才会互称“你”。因而有的时候,“您”代表了礼貌,但也预示着疏远,“你”或许过于直接,但却蕴含着亲切。

    梦中有安也有危

    含着泪水闭上沉重的眼帘

    梦醒时刻才会解脱

    梦里回到唐朝

    听着歌,高瞻自然而然地和袁祝聊起了摇滚,然后自然少不了讨论90年代北京极其活跃的那批摇滚老炮儿。两个人侃天侃地侃人生,评古评今评兴替,似乎他们真的是同一代人一样。

    梦中没有错与对

    第43章 43

    高瞻应和着袁祝,也添油加醋地对留洋群体中的奇葩和败类进行了严肃而深刻的批驳。不过这个话题毕竟太糟心,并且高瞻很希望自己掌握交谈的主动,所以他话锋一转,提起了他们清华建筑院出来得一批一批的知名校友,绘声绘色地讲这一批批校友之间的小派系。袁祝附和着,她们科研圈也有很类似的派系和派系斗争,总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一直以来袁祝当面称呼高瞻的时候都是叫他老师、高老师、高瞻老师或者“您”,但是也不知道是从哪句话开始,袁祝把称呼变成了“你”:那你给多少个事务所投了简历之后才拿到得offer?那你在什么样的机缘巧合下回北京来自己创业开事务所?你跟清华出身的哪个建筑师关系比较好?跟谁不太对付?在建筑圈儿,不是清华出身的建筑师有没有派系,他们怎么打进你们清华派系的内部?

    不过说到底,美国不是天堂,中国也不是地狱,我们都只不过是在人间。

    因为周六晚上机场高速出京方向比平时工作日还容易堵车,所以高瞻和袁祝没有在餐厅太多逗留。不过虽然袁祝说好了她来请客,但高瞻还是抢了一步买了单,说等他从洛杉矶回来之后再约——高瞻肯定是看过钱钟书的《围城》,深谙“一借一还,一本书可以做两次接触的借口,而且不着痕迹,这也是男女恋爱的必然步骤的初步”,借书是这样,请客吃饭也是类似的道理。

的留学生和一个离了婚有两个孩子的华人餐馆老板结婚的八卦。这件花边新闻当时在她们留学生群体中非常普及,据说这个女孩巴着富二代们,结果不仅没钓到金龟婿,还染上了玩儿叶子的毛病,父母给得钱不够她花销,于是她就变相卖身给那个中国话都说不利索的土肥圆华人老板。

    梦的时代我在胡说

    明天的太阳通红,天空湛蓝

    袁祝开车一向比较猛,而高瞻也已经不止一次见识过这位“马露莎”女司机的驾驶技术了。所以两个人到机场的时候,距离高瞻换登机牌办托运还有好一阵子。袁祝显然不会做把车停到停车场然后放下高瞻,她立刻调头回家的事儿。

    在往机场赶得路上,袁祝一如往常,用手机连着车载蓝牙放歌。她的手机里混杂着各种她觉得好听的歌曲,有草原风的经典老歌,一会蓝蓝的天上白云飘,一会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有她研究生时候又突然时兴起来的电子乐,动次打次动次打次的让人情不自禁抖腿。但最多的还是90年代和00年代的摇滚和民谣,

    工作中通常一副冷漠脸的高瞻,此时也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他饶有兴致地讲自己经历过得趣事和他知道得轶事,二是他时不时会被袁祝逗笑,每每这时,他会下意识地推一推眼镜,前倾着的上半身向椅背一靠,整个人的肢体语言都十分放松。

    不要再提往事如烟,今夜里星光灿烂

    银色月光里我们依偎在一起

    不过高瞻还是先假意客套,说袁祝不用等他办值机,但是却同时笑意盈盈地低头看着袁祝,仿佛在发出邀请似的,于是自然而然,两个人到航站楼的星巴克坐下,边喝咖啡边继续刚才的话题。

    银色月光里只有我和你

    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

    如果我有方向,那就是远方

    让我为你剧烈地心跳

    说起了对外国中餐馆老板的深恶痛绝,高瞻感同身受,毕竟他的前妻在他去纽约工作之后,迅速和巴尔的摩当地一家低端美式中餐连锁店的华人老板好上了,他前脚儿刚和前妻办了手续,前妻后脚儿就马上和这个老板结了婚,然后开始找律师准备换国籍。这件事一直以来都让高瞻像吃苍蝇一样恶心,甚至直接促使高瞻在回国创业之后不久便把绿卡注销了——那个时候还处于公知在博客横行并且逐渐向微博转移战斗力的年代,高瞻这么反其道行之,内心也是足够坚定和强大——其实高瞻向来都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

    如果没有你,我也许会凋零,也许我会陨落


【1】【2】【3】【4】
如果您喜欢【H书网】,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